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举行战略合作专题会议

发布时间:2009-07-17来源:作者:8667





    7月16日上午,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图书信息中心召开战略合作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商讨深入推进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的有关工作。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和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校长杨卫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主持。杭州市领导许勤华、翁卫军、佟桂莉及杭州师范大学执行校长叶高翔,浙江大学领导陈子辰、褚健、张土乔等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杭州市建委、西湖区、杭州市城投集团和浙大基建处等单位关于浙大周边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紫金港校区征地拆迁有关工作、上改下工作进展和校区基本建设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
    
    杨卫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市校战略合作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引擎,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将城市发展与大学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行动计划出台一年来,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组织机制进一步完善,各个重点项目得到了有力推进,为今年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之一,紫金港校区的建设关系到浙江大学发展的百年基业,对于学校突破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发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至关重要,要加快把紫金港校区建设成为和谐杭州示范区的重要核心,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抓好各个项目的落实,攻坚克难,加快建设进度,合力推动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蔡奇指出,浙大不仅是中国的名校,也是环太平洋地区的名校。长期以来,浙大在杭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科技引擎、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作用。他在简单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市校战略合作的成果后指出,“和谐杭州示范区”是深化市校战略合作的有效载体,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市校战略合作深入开展。一要按照“2009年开局、2009年攻坚、2010年收官”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市校战略合作基本建设项目。二要以“环浙大创新创业走廊”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园扩园、留祥路国际创业创新街等项目建设。三要推进浙江大学与杭师大的战略合作。通过浙江大学帮带,推动杭师大实现创一流目标。四要加强领导。涉及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有关事宜,杭州市各级各部门要做到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协调,狠抓项目推进,确保市校战略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张曦指出,对浙江大学而言,推动市校战略合作再上新台阶,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的责任心、机遇感、使命感。“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着许多不可预计的困难。但只要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抓住机遇,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明年取得重大成果。二是全校各个部门要加强与杭州市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请示、联系、沟通与协调。在推进“和谐杭州示范区”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杭州市方面的工作对接,共同破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三是长期以来浙江大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得到了杭州市的全力支持,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宗旨,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学校与地方发展的和谐共荣。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了前一段市校战略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当前市校战略合作已步入佳境、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破解难题、推进合作,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目标同向。市校双方要以“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为主平台,坚持换位思考,本着互相支持、互相补台、互谅互让的原则,合力打好“攻坚战”。二要坚持规划共绘。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快编制完善与“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有关的各项规划,特别是要加强市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解决好规划设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三要坚持项目带动。加快推进浙大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园扩园、留祥路国际创业创新街、“和谐杭州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杭师大创一流等战略合作项目的建设步伐。四要坚持领导到位。要切实发挥专项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认真落实《市校合作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层层抓好战略合作项目的落地和各项工作的落实。他表示,在推进市校战略合作中,杭州市委、市政府一定兑现把浙江大学作为杭州的“金名片”的承诺,一定兑现建立市校全面、长期、稳定、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的承诺,一定兑现强强联合、互利双赢的承诺,对浙江大学真正做到办事服务优先、政策享受优先、经费安排优先、人才安排优先,做到高看一眼、网开一面、扶持一把,为浙江大学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环境、研究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文 高楚清/摄影 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