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报道

设计制造图书馆书籍借还输送装置

农机学生的毕业设计

发布时间:2016-04-07来源:校友作者:杨其和 编辑:王若青16284


    缘起
    

    1981年上半年,原浙江农业大学农机系77级学生进入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的学习,专业课程已基本学完,下半年将开始毕业设计。临近毕业,农机系有关老师和77级学生组织开始筹划,如何在毕业前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知识,为母校做件好事实事,留点有意义的东西。
    
    做什么呢?对于77级的同学来说,大学期间除了教室,去得最多的就是图书馆了。原农大的图书馆书库在图书馆大楼后面,是相对独立的四层建筑,其中第二层与图书馆大楼二楼连接处设了书籍借阅处。学生借书不能直接进书库,要先找到需借阅图书的信息卡片交给图书管理员,由管理员进入书库找图书,找到后拿至借阅处办理借阅手续。但当时,图书馆的两栋楼之间没有任何传送装置,只是预留了截面积约1.5平方米的竖井。当时全国高校恢复招生不久,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新建的,图书借还输送装置没有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样板,需要按不同书库和借阅处的构造自行设计制造。因此,为原农大图书馆量身定做这套传送装置非农机系莫属了。
    
    
设计
    
    确定方向后,农机系的吕光良和周立放老师立马与图书馆王继华、蒋晓老师商量,由农机系77级学生组织一次大型的专业实践活动,为学校图书馆解决书籍借还的输送问题。活动要求农机系77级四个班级分别拿出设计方案,并将进行公开的方案论证。
    当年4、5月份的某个周末下午,学校东大楼一楼的一个教室里坐满了参加方案论证的师生,农机系的崔绍荣、蒋成球、吴国桢、吕光良、周立放和图书馆的王继华、蒋晓等老师作为评委,各班设计者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案。经过展示,评委们一致认可了我们拖拉机二班的方案。周立放老师当即宣布我为总设计师,负责召集四个班的几位主要设计者,以我们班的方案为基础,吸取各班方案中的优点,完善总的设计方案,并拿出一套详细的设计图纸和零件加工图纸。他还要求各班组织动员有金工实践经验的同学利用暑假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制造、安装完成图书输送装置,并在新学期开始试运行。
    
    方案几经讨论,在吸收了拖拉机一班何新新的书斗结构、农机二班马行的卡片斗结构等好的设计后,“多层书库图书借还输送装置”设计总方案终于定稿了。该装置由一个纵向链条输送和平面皮带输送结合而成,由设在书库四楼的电动机经减速器带动链条和皮带运动。平面皮带在二楼连接书库和借阅台,在每层书库和借阅台都设有控制开关,图书信息卡片的输送则是纵横向链条输送过程。图书管理员在借阅台接到书卡后,放入书卡斗,按需送达书库一至四楼,各楼层图书管理员拿到书后放入书斗,送至借阅台。
    
    
制作
    
    我们做了很好的分工,四个班的同学分别绘制了总装图、部件图、零件加工图、操作电气控制图、外购件明细等所需的整套图纸。暑假里,四个班的十多名有金工经验的同学留了下来,在农机实验工厂分别进行车工、钣金、钳工作业,并进行必要的外购件采购。
    
    当时,何新新、张勤等负责车工,王子卿、钱青、马行等负责钣金和钳工,费苹儿、朱永、胡胜强等负责采购和保障。我们井井有条地开展制作工作。一整个暑假里,张勤、王子卿等同学几乎都泡在了学校里,其中王子卿同学更是放下老婆、孩子一心扑在这套设备上。
    
    第一次安装时,发现书卡斗与链条的连接轴尺寸略大,在链条内向转弯时卡住,大家立即开始修理,很快就OK了。同学们超强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让老师们也很欣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套装置终于完成了安装,并在新学期开始进入调试阶段,随即就试运行了。
    
    尽管这套“多层书库图书借还输送装置”是在当时学校经费紧张、图书馆建筑结构简陋等背景下的特有产物,但在当时完全由在校学生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一套装置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同学们不计个人得失,完全无偿地开展这项工作,体现了大家对学校的热爱。实践证明,这套装置有效地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方便了师生的图书借阅,解决了多层书库的图书借还输送问题。随后几年,国内有多家图书馆派人来参观学习,并索要图纸。七、八年后图书馆新建,该装置才停止运行。
    
    
    (作者简介:杨其和,拖拉机设计与制造77-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