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大学生聚浙大 两周时间比拼机器人设计组装

发布时间:2017-08-08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一群此前从未谋面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要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设计并自己动手制造出机器人,操作它们完成沿着“丝绸之路”开拓商贸的任务。这是8月7日在浙江大学开赛的第28届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IDC ROBOCON 2017)向全球青年学子提出的挑战。

本届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的参赛者来自8个国家11所大学,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50余位大学生被打散分成12个组,即每一组均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大学的成员组成。

这些学生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如浙大参赛同学即来自机械、控制、光电等多个专业。东京工业大学山北昌毅教授和浙大控制学院熊蓉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他说:“激发创意、推动跨文化交流和促进跨学科合作,正是本次大赛的3个重要目标。”

这是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第二次在中国举办。浙大党委副书记朱世强说,浙大是国内机器人研究起步最早的高校之一,目前,浙大约有分布在十余个学院的30多个团队在从事机器人研究。浙大的机器人教学科研成果,与国家尤其是我省机器人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在我省以机器换人为抓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浙大师生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持。今年上半年,浙大进一步整合资源,与余姚共建浙大机器人研究院,打造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应用转化的前沿阵地和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平台。

与机器人世界杯等其他机器人赛事不同,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的赛题在开赛当天才揭晓,留给参赛者的准备时间颇为紧张。“参加机器人世界杯,我们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埋头苦干,拿出高水平的机器人。”浙大控制学院王酉副教授说,“而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更看重临时组成的团队在交流和实践中产生的创意火花。”同时,时间紧迫,也颇考验参赛者的工程师功底。历届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上,最后登场的机器人虽然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大多十分有趣。

王酉和同事们为本次大赛设计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赛题。每个小组最终要设计制造出两个机器人参赛,一个在陆地上开拓丝绸之路,一个则在“水面”上沿海上丝绸之路前行。这些机器人要抵达沿线国家并卸载代表货物的乒乓球,同时收集这些国家的赠礼,再把这些礼品摞成一座宝塔。宝塔越高,得分越多。王酉介绍,陆上丝绸之路崎岖坎坷,需要机器人具备爬坡能力。海面虽然平滑,但装卸货物难度更大,也对机械制作提出了挑战。

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总是充满这些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赛题。东京工业大学曾设置“作诗机器人”的题目,而新加坡艺术设计大学出过“太空机器人”的题目。麻省理工学院设计过“机器人黑客”赛题,两个机器人争夺一门大炮,谁把它拖得离己方更近就胜出。

各组同学在了解赛题后,即开始在浙大为本次大赛提供的工作基地着手设计。大家在工具箱里找到了传感器、轮胎、电池、电机以及木材和钢铁等各种材料,而从锯子、电钻到车床和3D打印机等加工工具也一应俱全。凭着智慧创意和灵巧的双手,挑战丝路征途的机器人就将在此诞生。

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最早是东京工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创意设计课程的交流赛,诞生于1990年,之后不断有更多学校获得邀请参赛,浙大自2011年开始参加本赛事。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光新教授说,浙大把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积极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仅2016年,浙大学生就获得了120多个国际科学竞赛奖项。

本届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将于8月18日举行,届时各国大学生设计制造的机器人将面对面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