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室温下,让光子“单行”

浙大科学家实现室温下的电驱动单光子源

发布时间:2017-11-20来源:科技日报作者:江耘 周炜362

科技日报杭州1120日电 高品质的单光子源是实现光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20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光电学院方伟与化学系金一政、彭笑刚合作,首次实现了室温下基于胶体量子点的电驱动高纯度单光子源,为研发实用化、集成化的单光子源开辟出一条新路。

单光子源与日常所见的传统光源大为不同,太阳光、电灯等发出的都是“抱团”的光子,而单光子源顾名思义,它在确定的时间内最多发射一个光子。

方伟副教授的实验室主页上写着一句话:“太阳用连续的光谱展示多彩的天地万物,我们用一两个光子探索神奇的量子世界。”

他介绍,光子“单行”,才能实现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机等新一代技术所依赖的量子效应。设计制造出可集成化、使用方便的理想的单光子源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

2014年起,方伟、金一政、彭笑刚等学者尝试用胶体量子点来制造新型的单光子源。

胶体量子点是一种已知的发光性能极好的纳米晶体材料。科学家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如何让单个的量子点在室温下通过电激发,高效地发出一个光子。在量子点中,如果电子与空穴复合,就会发出光子。

由于通常状态下,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比空穴“跑”得快得多,想要在单个量子点中制造和谐的“复合”,必须想办法平衡两者速率。

在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一片片指甲盖大小的透明器件,厚度不到一毫米的结构中,包含了科学家巧妙的设计:他们将单个的胶体量子点用绝缘层包裹起来。这个绝缘层放慢了电子的“步伐”,同时也阻止了电子与空穴的直接复合而产生“杂光”。在2.6v电压的驱动下,单个的胶体量子点成功被激发,屏幕上看到的针尖大小的亮点,正是胶体量子点发出的一个个“单行”的光子。

研究团队认为,随着目前胶体量子点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将进一步改进技术路线,并有信心为真正实现量子信息应用做出贡献。

该成果的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科技日报》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