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栏目

【论坛】“畅想2030·中英超分子化学与材料”前沿研讨会学术报告摘要

来源:畅想2030学术展望专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26     浏览次数:620 



2017年5月9日,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西湖学术论坛第164次会议——“畅想2030·中英超分子化学与材料”前沿研讨会在玉泉校区举行。来自国内外1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现将部分报告摘要如下:


Sir Fraser Stoddart,美国西北大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摘要】环糊精(CD)是在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生成的一系列环状低聚糖的总称,包含α、β、γ-CD,因此可以非常方便地从自然界中获取。CD-MOF是在制备其它分子中偶然发现的,通过单晶结构可以观察到其可以结合K+(钾离子)等阳离子,并且在没有溶剂的条件下依旧保持稳定,具有廉价易制、多孔性好等特点。环糊精在上世纪被超分子化学家用于超分子化学和主客体化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表明,以环糊精为根基,也可以发展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等先进功能材料。这些材料在绿色化学、储存能源、二氧化碳的转化以及贵金属的提取都有潜在的应用。


王梅详,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摘要】从杯芳烃得到启发,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成功地合成了冠芳烃化合物,并且发现其可以选择性地识别石墨烯C70、铵盐等化合物以及存在阴离子-π相互作用。


Philip A.Gale,悉尼大学化学系系主任

【摘要】氯离子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引起癌细胞的凋亡,因此氯离子通道的研究是当今的热门领域之一。通过合成人工氯离子受体,能够详尽地研究了氯离子透膜的机理。此外,课题组还研究了氟离子的透膜机制,并且解释了细胞如何实现高效的离子选择性。


黎占亭,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摘要】通过合理设计前体分子,成功地在水相中构建了2D/3D(二维/三维)超分子有机框架。由于该SOF具有较好的DNA吸附特性,因此可以用于传递DNA或者siRNA分子,用于未来的基因诊断技术。此外,该SOF还可以有效地结合阴离子药物分子,并且具有很高的负载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用药量,并且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因此有望发展成为新型载药体系。


Tony Davis,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系教授

【摘要】糖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广泛参与新陈代谢的各项过程。但是糖类种类丰富,结构相似,从自然界中难以提纯,因此很难用以分析。Davis教授根据葡萄糖等糖类分子的结构特点,合理的设计并且优化了一些列人工糖受体分子。其新型的糖受体分子与糖类的结合常数高达18000,因此可以用于选择性地识别糖类,并且可用于溶解纤维素分子等领域。


O’Reilly ,华威大学化学系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摘要】模仿DNA复制、蛋白质翻译等生物过程,通过DNA模版,指导合成了具有一定序列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陈传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基于三叠烯的大环主体分子对小分子化合物的识别。运用三叠烯-冠醚作为模版,合成了可通过pH调节的索烃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详细地表征了该索烃化合物及其分子定向运动过程。


Stephen Goldup,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化学系教授

【摘要】Stephen Goldup通过铜催化的点击反应(CuAAC)高效地构建了多聚索烃分子,并且利用这些索烃分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催化反应研究。此外,该教授还合成了平面手性索烃分子,其具有一系列新颖的特性。


(记录 陈亮 李昊 / 整理 周亦颖)


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主办 浙新办[2002]29号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6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