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在纳米楼118会议室举行第55期“悦空间”读书分享会,管理中心詹海琴老师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人事处陈赛老师分享《活着》,引发了办事大厅老师们对逆境中人性光辉的思考。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詹海琴老师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北插队的历史背景。其次,以时间线的形式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七年的成长历程,从初到梁家河的迷茫,到坚定决心扎根群众,再到发挥才干为当地群众解决难题,体现了一代伟人身处逆境的强大斗志。
最后,詹海琴老师结合自身,发表了阅读本书的感悟:“希望自己在工作当中能够牢固树立“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价值观,秉承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师生”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冷静自持,干在实处,为师生做出贡献。”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陈赛老师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并逐一点评了书中的各个人物,最后发表了自己阅读本书的感想:“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听取两位老师的读书分享后,办事大厅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两本书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是讲述人物身处逆境迸发出强大能量的故事:一位不惧困难奋发向上,坚定了初心,实现了思想上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另一位则是即便被命运连番打击,也始终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书中两位主人公顽强的精神,在逆境中成长。
(文 胡逸佳/摄影 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