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办事大厅举办“悦空间”第56期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0-06-08浏览:151

65日下午,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在纳米楼118会议室举行第56“悦空间”读书分享会,人事处徐君老师分享了《学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得出唯有知识让我们免于平庸的结论;总务处王立民老师分享了《厌恶》,赏析与浅释存在主义。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以正统的价格理论为核心,作者薛兆丰教授通过大量实际场景用经济学分析,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

徐君老师通过身边的鲜活案例,根据经济学中的“大智慧”,分析了如何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介绍了经济学中的“租”的概念,讲解了“中间商赚差价,让商品更便宜”的真相,并将“劣币驱逐良币”理论结合现实情况进行阐述。

通过徐君老师的分享,办事大厅的老师们了解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经济学背后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人性的较量,绕过经济学花招,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大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56期1.png

56期2.png

《厌恶》是萨特的第一部哲理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存在"的失望、绝望、希望的体验来描绘"存在"的荒谬以及人行动的必要,从而使作家的存在主义思想得到初步揭示。在萨特看来,人与其周围的一切总是脱节,相互之间既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毫无意义;人和事物的存在,只是存在着,彼此相逢相迎却不能沟通,既无规律可循,也没有因果关系;人生是荒诞的。但是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眼前浮动的一切,就会在你的心里翻腾,令你感到不适,于是就想呕吐、恶心。

王立民老师从小说梗概、片段赏析、存在主义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经典的原文片段中分析“厌恶”、“恶心”的是什么。《厌恶》的核心是“孤独”。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孤独”一词从某种程度上说,主人公“厌恶”的根源就来自于“孤独”。“恶心”在小说中是指清醒的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世界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恶心,对存在本身的无意义的恶心,对人生存的偶然性和无深刻理由的恶心,对人性异化和荒诞现实的恶心。最后,王立民老师简介了20世纪三位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萨特和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56期3.png

56期4.png

两位老师精彩分享之后,办事大厅的老师们讨论热烈,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今后将从经济学、哲学的角度辩证看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经济学、哲学思维更好地做好窗口工作。

(文/摄影 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