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报道  教改大讨论

整合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教育的新范式

发布时间:2001-10-18来源:浙大新闻办 阅读次数:64959

作者:65515

作者:高教研究所 顾建民?
    
    1998年4月,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下属的博伊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从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出发讨论了本科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本科教育的十大对策。稍后,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等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根据上述报告的精神,结合各校的实际,公布了各自的研究报告,展示了跨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上述每份报告洋洋数万言,视野之开阔、思想之深邃、内容之丰富,远非一篇文章所能涵盖。本文仅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新范式作些简要述评。?
    
    一、本科教育需要根本性变革?
    
    当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急剧深刻的变化。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各种问题的复杂性,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多样性等,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其原本存在的问题更加凸现出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素以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本科教育长期遭受“冷落”,本科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的声誉不太相称。其主要问题是,研究型大学没有提供既完全符合自己特点又充分利用自己资源的教育,所以,尽管其本科生都是经过激烈竞争入选的、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尽管他们在毕业时都修过了所要求的或多或少的课程,但许多毕业生“仍然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或者是对一类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联系一知半解,”“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逻辑地思考、清楚地写作和严谨地演讲。”虽然有些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状况没有那么糟糕,但这些大学也没有尽其所能把本科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面对挑战和批评,研究型大学在课程和教学上做了一些改革实验,但总体上缺乏深刻反思和革命性变革的内在动力。微调渐进最终因为外在力量的改变而放弃,或者为传统力量所消磨,研究与教学依然失衡和分离,本科生依然分享不到研究型大学智力与资源的优势,教育方式依然有很重的大学前教育色彩。对此,博伊报告呼吁研究型大学必须重新审视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使命,提高改革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本科教育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彻底改变目前所提供的教育的性质,构建整合教育新的范式。惟其如此,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研究型大学的巨大潜力,使本科生分享优势资源,使他们获得在其他高校所不能获得的广泛经验,并使其经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包括思想观念、体制结构和工作方式的全方位、深层次改革。MIT报告指出,今日之社会要求MIT提供融学生生活与学习于一体的教育,因而MIT需要一种文化变迁(cultural shift),从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分别要求到它们是不可分离的要求,从重在正式教育到强调在正式与非正式场所的学习,从一个按场地、领域和身份划分的社区到一个由学习义务统一起来的社区,从研究、教学和社区互不相干到将它们各自提供的教育价值统一起来。这种文化变迁的实质,就是将完整的学生的各种经验整合起来,将结构化学习与非结构化教育整合起来,构建整合教育新范式——让本科生在各种场所,通过各种形式,共享优势资源,获得整合教育经验。比如,有机会与著名教授一起工作,得到他们的指点,有机会使用一流的研究设施,有机会与不同背景、文化和经历的人,以及与处在不同水平的知识探究者进行交流等。显然,这种整合教育经验,远不是用学分能够衡量的,也不是“要求更高、理论更多、内容更深”所能涵盖的。正是这种整合教育经验,研究型大学才能向社会输送一般高校难以提供的毕业生。?
    
    二、培养有特别创造力的拔尖人才?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过教育的人” (educated individual),那么21世纪受过教育的人有哪些素质?研究型大学在界定受过教育的人时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是先来看看研究型大学的理解和选择,从中可以察识到其所追求的整合教育的目标蕴涵。?
    MIT报告专门研讨了受过教育的人的素质问题,并征询了学生、教师、职员的意见,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具有理智、知识和智慧三类素质:受过教育的人具有发达的批判、推理的理智力。他们理解科学方法和其他探究方法,所以能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来提出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复杂问题。为此,他深刻了解定量分析,并能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受过教育的人在一个选择的领域内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并达到了某种深度,拥有实践经验。同时,他能将这种知识和更大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并能鉴赏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受过教育的人具有智识上的好奇心和继续学习的动机。?
    受过教育的人具有与人类精神之精华有关的品质:很强的判断力,美感,适应重要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他有历史知识,理解人类文化和价值体系的范围,他会把这种知识与其很强的判断力结合起来,批判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其清晰有效的交流能力能使他与其他人很好地合作共事,并能运用上述所有品质对社会做出很多积极的贡献。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MIT的一贯追求,也是MIT对毕业生的一贯要求。上述素质要求中有些是长久不变的,有些则必须随现时社会和技术的环境变化而调整。MIT一向并将继续重视定量的严格性和以有用知识(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同
    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MIT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认为不论MIT的毕业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社会都将期望他们具有更多的领导才能。早在90年代初有关工程师培养的讨论中,MIT校长Vest就提出了“工程整合教育”概念,认为不仅要加强技术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且要求学生更多地接触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加深对更大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理解。?
    伯克利加州大学是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佼佼者,其本科教育委员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有一个简明扼要的表述,认为伯克利的毕业生应当:?
    熟悉艺术、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能够收集、筛选、综合、评价来自不同领域并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信息;?
    理解研究过程和如何创造新的知识;?
    能够与人合作共事,并能创造性地转换其环境;?
    具有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所必需的技能,并能考虑决定的广泛的社会和伦理意义;?
    能够处理模糊性,能够灵活思考并具有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智识的技能。?
    这两所研究型大学虽然地处美国的一东一西,办学体制一私一公,目标表述繁简不一,但其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如出一辙。正如博伊报告所言,研究型大学所要构建的整合教育,将会造就出一种特殊人才,他们富于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具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能,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种人才将是21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创造力的领军人物。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固然不可能立马造就领军人物,但如果其毕业生带着宽广的学识、非凡的智慧、探究的动力离开校园,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则是可以期待的。这正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理想。?
    
    三、建立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使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成为标准”,是博伊委员会提出的首条对策。所谓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为基础的,而不是以传递信息为基础的学习”。这里的标准则有普遍的、主要的、贯穿始终的意思。建立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不但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把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的文化转变为一种学生作为知识探究者的文化,一种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探索之旅的文化。
    探索、调查和发现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尽管处在不同的探究水平,但都应是发现者、学习者,这一共享目标将使分离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构成对学生无形的教育环境。?
    建立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将会引发适合于不同课程的多方面的革新,包括对书面和口头能力更高的要求,对更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要求,以及对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合作的要求。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出了智力挑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对于学生将来无论是进入研究生院深造,还是从事专业工作甚或作为一个公民,都有无法衡量的价值。?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生活在社会和学术两个方面的转折期,一年级学生需要最好的教学,需要令人振奋的学习体验。因此,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应从新生入学开始,一年级课程也应当是一种整合的、跨学科的和基于探究的课程。博伊报告建议:一年级应当开设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的研讨课,围绕那些能够激励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主题进行,给学生提供在合作性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将一年级课程分成几个模块,教师一起备课,一起布置作业,若有可能,可与研讨课相结合,等等。伯克利报告建议一年级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养成批判性思考习惯,掌握基本的文献研究技能以及通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工具;并认为,学会批判性思考的学生会发现在低年级的一个最重要收获是他们选择了从未想过的主修计划。MIT报告也认为提高一年级计划的兴奋水平应是本科计划设计的重点,建议创设一种新生咨询研究课ARs)的新计划,引导新生了解不同学科,开阔学科视野,增加一年级课程的智力刺激。中高年级的探究性学习应当与研究和实习结合起来,创造机会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MIT报告建议应当制定100%的本科生在四年大学学习的某个时间参与科研的目标,为此进一步扩大现有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学校则应当在经费资助、人员配备、活动空间、学生的研究学分承认、教师的教学工作承认等方面为该计划实施提供相应的支持,使学生和教师更多地参与这项计划。伯克利报告认为学校应当提供有指导的机会,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课外和校外获得的经验结合起来。?
    进入毕业阶段,探究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前几年学到的研究和交流技能,塑造顶峰体验。顶峰体验可能是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或服务性学习项目,但不论什么形式,都应当把前几年学到的研究技能引导到一个项目中,它需要学生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或一系列问题,研究或创造性探索答案,运用交流技能将结果报告给专家和不熟悉该领域的听众。理想的顶峰体验是本科生参与教师和研究生的项目研究,它可以起到扩展、加深、整合本科生的教育经验的作用,也可以发展研究和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分析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灵活性。?
    
    四、革新重在基础的课程?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以注重基础为特点:就课程计划而言,重心较低,专门化教育比重不大;课程教学强调双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能力。由于本科四年不足以培养真正的专业人员,也由于信息革命使得获取信息变得很便利,而评价信息和应用知识的基础变得更重要,打好终身自我教育的基础,不失为本科课程的一种合理选择。因此,美国研究型大学仍然坚持本科课程重在基础的特点,同时又在根据现实问题和发展需要调整本科课程的内容和结。
    小组工作、交流、领导方面的技能训练不足,是目前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述三个报告都呼吁多渠道改善这种状况,要求评估和改进已有的阅读与写作课,同时建议将交流技能训练融合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提供小组问题解决机会,鼓励学生提交不同形式的课程作业,培养有效交流能力。MIT报告针对管理课程供不应求的矛盾,要求各学院加强协调,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和课程计划,以适应具有理工背景的学生毕业后谋求管理岗位而对管理教育的旺盛需求。?
    由于生物学和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MIT报告呼吁在校定必修课中增设生物学课程,在系定课程中寻求提高实用计算机技能的途径。伯克利报告认为应当提高所有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建议增设数学、统计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课程或一体化课程模块;此外,应当改进信息文化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随着科研的跨学科趋势,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必然对跨学科教学甚至跨文化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伯克利报告认为,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提供多学科信息,主要是培养跨学科的批判能力,所以不必大课讲授,宜多采用3~4个单元的研讨课形式。跨文化能力培养则可以通过海外教育计划、学分互认等途径来进行。?
    关于课程结构,目前主要存在两大挑战:一是本科课程容量有限,但各种要求和新内容越来越多,各方面增设课程或增加份量的压力很大,同时削减课程比增加课程困难得多;二是如何提高课程的集成度和整体性,特别是如何提高一、二年级课程的内在联系和智力刺激,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发展问题求解和综合能力。这些挑战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课程这一老问题的两个方面,归根到底是要回答需要哪些知识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的问题。现在研究型大学都在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MIT报告指出,本科课程仍需坚持重在基越
    少反而越多”的原则,课程改革需要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动态评估与调整,做到课程有增有减、有分有合,加强探究性学习,避免课程过度膨胀、负担过重,同时结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善课程的整体性。?
    
    五、形成教学、研究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个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大学教育理应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然而,以往教育改革往往注重正式教育,忽视非正式教育,致使研究型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博伊报告提出整合教育概念,MIT报告进一步提出教学、研究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整合教育概念,其意图就在于要扭转这种偏向,重视利用研究型大学丰富的研究资源和社区生活,并结合系统的课程教学,提供整合教育经验。?
    “社区”一词有多种涵义及其相应的外延。MIT报告把社区定义为“为了发展受过教育的人的素质这一共同目标而相聚于校园的学生、教师、职员和校友”。研究型大学是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社区,在这个大社区中又有各种以共同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形成的小社区。社区中的人际交往构成了社区生活,比如学生活动、社会聚会、文化事件等。它们都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是发展交流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是提供多元文化和智力经验的场所。?
    研究型大学的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待开发和整合。博伊报告提出了8条建议,包括通过各种校园仪式培育对大学社区的归属感,通过小组活动培育大学社区共同的兴趣,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使宿舍成为养成社区精神的重要场所,等等。MIT报告建议对参与社区活动的师生予以教学承认,使住宿系统成为MIT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社区交往提供更有吸引力、更为方便的空间(如实验室、课堂、办公室、餐厅、宿舍、文体活动场所、图书馆等),为促进社区交往的活动提供更多的经费资助,等等。?
    整合教育既要开发教育资源,又要整合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同样重要,但更为困难。正如MIT 报告所说,“如何将传统教学计划与社区和研究中的学习整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整合教学、研究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中,学生咨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不过,现在的学生在遇到麻烦之前却往往得不到咨询,学校的咨询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性;学业咨询、研究指导、社区活动、求业辅导等各种咨询服务各行其是,少有协调,学校也缺乏能将教学、研究和社区沟通起来的咨询人员和辅导人员。MIT报告认为,若要加强教学、研究和社区活动之间的非正式联系,师生交往特别是咨询工作应当从课堂和办公室延伸到研究、社区活动和学习的各种场所。同时,要建立由教师、研究生、学术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组成的咨询小组,若有可能,校友也应在咨询活动中发挥作用,由咨询小组集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提高学生利用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经验的水平。?
    
    六、结束语?
    
    面对新世纪,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不再固步自封、无所作为,也不再迷信博雅学院、盲目照搬,而是选择了根本性变革,另辟新径,重新构建。整合教育新范式已露雏形:建立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整合正式教育过程和非正式教育过程,整合教学、研究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培养受过教育的人,使其成为有特别创造力的拔尖人才。尽管整合教育范式仍需根据实际和实践再设计、再完善,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必然丰富多样,但它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美国研究型大学已经摆正了本科教育的位置,找回了本科教育的自,
    在探索和构建既完全符合自己特点又充分利用自己资源的本科教育。这或许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走自己的路,创新、特色、优势尽在其中。
    
    参考文献?
    
    1. 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 Blueprint for American?s Research University, April 1998, www.sunysb.edu/boyerreport?
    2. MIT Task Force on Student Life and Learning, September 1998, ?
    web.mit.edu/afs/Amlthena.mit.edu/org/c/committees/sll/tf.htmlting?
    3. Commission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inal Report, September 2000?
    4. Vest, C.M.,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October, 1993, MIT,Cambridge, Mass. 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