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报道  教改大讨论

对竺可桢学院培养模式的一次调查

发布时间:2001-11-02来源: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作者:71879


    作为浙江大学英才教育的试点,竺可桢学院一直备受全校师生的关注。校长潘云鹤在对竺可桢学院的发展提出要求时,再三强调要使竺可桢学院体现更强的浙大特色。然而,什么是竺可桢学院的特色?对这个问题,教师、学生各自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于是,竺可桢学院学生会受学院委托,开展了一次为了竺可桢学院的明天而进行的调查。
    
    此次调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1)调查问卷;2)网上BBS调查;3)座谈讨论。调查内容涉及竺可桢学院的文化、培养模式等方面内容,调查对象为98、99、00级的竺可桢学院学生。
    
    对于“竺可桢学院是否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问题,调查发现高年级同学倾向于肯定,他们认为竺可桢学院的学生自信且有着较强的危机意识,他们还认为竺可桢学院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较强的研究性质。99、00级的同学则有较大的分歧。不少同学对课程的设置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颇为尖锐。
    
    对于“竺可桢学院的培养模式的优劣”的问题,从收回的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竺可桢学院实行的自由选择导师制以及一流的师资和硬件配置等持肯定态度,有很多同学认为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有“填鸭式”倾向,淘汰制也使大部分同学不满意。另外,同学们还希望学院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引导等。
    
    调查结果显示,竺可桢学院成立近一年半来,在原有混合班模式下进行了各种积极的探索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同学的认可。但是,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同学们迫切需要的,是更充分的选课自由、更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更广泛的交流机会,希望能够作为全校教育改革的试点,在院内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同学们热情向往的,是真诚互重、勤奋踏实、探索创新的学院文化,而这种文化的积淀,需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竺院人薪火相传的努力。让我们期待着竺可桢学院的同学、教师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早日开创出一条因材施教,培养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的新路,从而推动浙江大学及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实习记者 徐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