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种蔬菜养土鸡教授进山乐此不疲

发布时间:2001-12-25来源:作者:4069


    新宅镇: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镇域面积181.2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8428户,人口24431人,去年农民人均收入1462元。
    
    在武义县新宅镇采访,常听干部群众提到寿教授、尹教授,语气中充满了尊敬。
    
    两位教授都是新宅镇的挂钩扶贫单位———浙江大学的扶贫项目负责人,一位叫寿森炎,浙江大学园艺设施研究中心主任,负责高山蔬菜发展项目;一位叫尹兆正,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负责土鸡放养示范基地建设。
    
    在新宅镇政府,有一本记事本,记录着两位老师每次到新宅的时间,辅导的内容。我们看到,从去年11月到现在,尹兆正已经去了29次,寿森炎去了12次,一年时间里,合计41次。
    
    离县城40多分钟车程的新宅海拔高、污染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浙江大学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将发展高山蔬菜和土鸡放养作为两个重要的扶贫项目,并指定了专人负责。
    
    由于品种、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过去新宅农民种高山蔬菜的效益不太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寿森炎就从引进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入手。
    
    大来村的王连根告诉我们,过去村民种四季豆搭架子,都是将四五根小竹子的顶端扎在一起。寿教授来了,说这样不行,要改成十字架。这一改,通风、光照条件好多了,不仅提高了四季豆的产量,质量也好多了。
    
    今年,寿森炎为新宅干部群众办了4次培训班,带去10多个蔬菜新品种。每次办培训班,他都是自己动手编写资料,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尽可能讲得具体明白,浅显易懂。他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做。
    
    在新宅镇不少农民家里,都保存着寿森炎赠送的技术资料。农民说:“寿教授送这些资料比送我们钱还好呢。”
    
    比起种高山蔬菜来,放养土鸡对新宅镇的农民来说完全是新鲜事。在饲养第一批鸡期间,尹兆正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去一趟新宅。从鸡场建设到给苗鸡注射疫苗,手把手地教农民做。回到杭州,他家里的电话又成了“热线”。
    
     一天上午,正在上课的尹兆正接到了内三坑村养鸡大户徐志胜的电话,说是有鸡开始死亡。尹兆正问明了症状,断定是球虫病发作,当即带上药品,请了两位老师,中午就坐上了去武义的火车。到了鸡场,水也顾不上喝一口,马上动手给鸡打针。为3000多只鸡打完针,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
    
    两位教授不仅给农民带去了科技,还带去新的观念。
    
    大莱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民告诉我们,过去村民种辣椒喜欢用当地品种。但寿教授反复告诉他们,一定要根据城里人的口味来选择品种。今年,村里引种了弄口早椒,在杭州市场每公斤卖到了15元,是当地品种的近10倍。
    
    四季豆是新宅镇主要的高山蔬菜品种之一。以前农民卖四季豆,不管大小好坏,一古脑儿塞进编织袋。现在,农民在卖菜之前总要进行分拣整理。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可以增收。这也是寿森炎反复向他们强调的。
    
    今年7月,养鸡大户张增许同另外两位大户带着第一批放养的1000多羽土鸡赶到杭州。尽管此前尹兆正已经帮他们联系好了市场,但他还是不放心。那天清晨,他同3位农民一起,在杭州家禽交易市场大声吆喝着卖土鸡。直到最后一筐鸡卖完,才放心地回到学校。
    
    令两位教授高兴的是,今年新宅镇高山蔬菜发展到1.2万亩,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000元。全镇建起了9个年出栏土鸡3000羽以上的养殖示范基地,出栏土鸡5万羽,每只获纯利3.5元。
    
    (本报记者 刘元斌 县报道组 周关河 20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