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合成肝”改善重型肝炎症 浙医一院的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

发布时间:2002-01-16来源:作者:2667


    一位21岁的重型肝炎病人,3天前进行了以猪的肝细胞为来源的“混合型人工肝”的治疗。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亲自操刀进行了猪肝细胞分离。
    
    
    1月12日早上8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工肝中心内,博士生导师李兰娟率领以她为组长的课题组在实验室内开始了猪肝细胞分离。4小时后,李兰娟步出实验室,对守候着的医护人员说:“猪肝细胞已经成功分离,马上进行临床治疗。”下午4点,手术成功结束,21岁的患者小颜术后病情十分稳定。
    
     这项手术是以猪的肝细胞作为肝细胞来源进行生物人工肝“合成”,成为“混合性人工肝”。这是浙江省首例应用混合性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病人。“混合性人工肝”能清除肝功能衰竭产生的各种有害毒性物质,减低血胆红素,还能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生长因子等,暂时替代解毒、合成和代谢等功能,改善内环境,刺激肝细胞再生,使肝功能得以逐渐恢复。
    
     从1986年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明显下降。该研究在1998年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在全国广为推广应用。
    
     患者小颜自1998年起发现乙肝,病情一直不稳定,2000年12月起病情逐渐加重,被医生诊断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经医生检查,给予混合性人工肝治疗。在持续8个小时的治疗中,小颜无不良反应。据记者今天了解,小颜的症状及肝功能已明显改善。
    
     驻浙记者万润龙通讯员杭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