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不动要了你命 ——浙大发现肠癌诱发因素

发布时间:2002-01-28来源:

    
     美籍华人的健康代价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美国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合作,对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后大肠癌发病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同样人种、同样纬度、同样的居住环境,但加州华人的大肠癌、直肠癌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浙江人,为什么?
    
     浙医二院郑树教授介绍:把美国加州与浙江两地进行对照,以1个病人与3个健康人的比例,两地各选择了1200人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移民20年的华人在当地高脂肪饮食,又缺少运动,其患大肠癌的危险度比浙江地区高出3~5倍。西方化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是直接导致大肠癌发病的罪魁。在调查中还发现钙可以预防直肠癌
    
    据悉,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列第二位,我国则排第四位。近年来,我省大肠癌发病有上升趋势,郑树教授认为这与我省经济状况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日趋西方化有关。全球性疾病地理分布也证实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经济情况、生活习惯相关。经济越是发达,发病率越高,反之经济落后则发病率相对较低。
    
    分析原因时郑教授指出,食物纤维可以对肠粘膜与肠道致癌起到隔离作用,使肠粘膜接触的致癌物质减少。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移民到美国后,普遍进食饱和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而缺少食物纤维,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比如由原先的步行、骑车改为坐汽车、乘电梯。这种生活方式日积月累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给嘴巴放哨
    
    
    大肠癌发病有83%是由环境因素的差异所决定。特别是饮食因素更是具有关键的作用。肠癌的“亲戚”是高脂、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模式。
    在另一项与大肠癌相关的研究中,该研究所还发现多种无机元素的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危险性呈显著反比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钙能改善脱氧胆酸对肠道上皮的毒性作用,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由几项国家间大规模研究结果发现,多种癌症的死亡率(包括结、直肠癌)与当地食物摄入硒量呈负相关。但硒等无机元素对人类肿瘤病因学的影响则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作用,如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
    
      你该检查了
    
    
    40岁以上有癌症家族史的。
    本人有癌症史或息肉史的。
    大便隐血检查为阳性。
    如有以上任何一条,就需进行纤维肠镜检查,看看是否潜伏了患肠癌的危险。
    大便时有粘血、慢性便秘,或患有慢性阑尾炎(包括阑尾已切除),曾受到精神创伤,如果符合其中两项也需进行纤维肠镜检查,以筛查患病的可能。
    
    
    肠癌早期治疗
    
    
    肠癌的早期治疗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肿瘤局部切除,二是手术、化疗等综合性治疗,三是自体瘤苗个体化免疫治疗。浙医二院肿瘤科通过规范化手术,开展全直肠系膜切除,使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郑树教授早年参与大肠癌“六五”国家攻关课题,是“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医疗攻关课题的带头人,在浙江海宁、嘉善近二十年的现场研究总结出一套“筛检大肠癌方案”,这个新的见解使我国大肠癌综合治疗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大肠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达52.15%,与先进国家并齐。由此提出的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方式目前已写入卫生部教科书中。该研究所发现两个抑癌相关基因,已被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
    
    
    
    
    (记者谷伊宁 通讯员余宁宁  2002-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