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有9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这两天,赴京领奖的浙江科技工作者带着获奖后的喜悦回到杭州,浙江日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今天向大家介绍本省独立完成的5个获奖项目的内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刮吸手术解剖法的建立与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研制
传统手术解剖过程中的切割、分离、吸引和电凝等操作均是独立进行的,需频繁更换器械,这样既浪费时间,多种器械同时使用也影响手术视野。浙医二院彭淑牖教授等自行发明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由电凝管和吸引管组成,其顶部的斜面具有钝性分离、电切、电凝、吸引的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或同时进行上述各种操作,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已在肝、胆、胰等普通外科手术中得到了成熟应用,而且扩展到骨科、妇科、泌尿外科等领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抗源筛选、抗病品种应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大麦黄花叶病是中国、日本、韩国和西北欧冬大麦的一种严重病害。大麦得病后,一般病田减产30%,重病田减产80%,严重者颗粒无收。省农科院陈剑平研究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首次明确我国大麦黄花叶病由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复合侵染所致,鉴定了6个不同的病毒株系。筛选出对大麦黄花叶病均表现为免疫的大麦新抗源,供育种单位利用,培育的抗病品种在全国病区已推广7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3亿多元。
宋代龙泉青瓷工艺恢复和产品开发
龙泉青瓷是我国青瓷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高超的制瓷工艺为我国陶瓷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省轻工业公司叶宏明等经过几千次试验,恢复成功龙泉青瓷工艺和宋代龙泉青瓷产品,并采用新材料,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八大系列现代龙泉青瓷新产品,使龙泉青瓷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改造为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件以上的现代规模生产,产品从传统的100多种达到现在的1800多个品种,成为龙泉的支柱产业之一。
高纯三氟甲苯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
浙工大徐振元等会同东阳市化工二厂,研究和开发了以甲苯为起始原料合成三氟甲苯、间三氟甲基硝基苯、间三氟甲基苯胺和邻三氟甲基苯胺等系列产品的新工艺技术,在氯化、氟化和加氢反应的催化剂及分离工艺方面均有重要创新,产品纯度在99%以上。三氟甲苯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消炎镇痛药、利尿药等数十种含氟医药及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该项技术成果1998年10月在东阳市化工二厂投产后,3年新增产值751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并且整个生产工艺资源利用充分,研究采用高新催化技术,有效地减少了“三废”,是一项绿色合成技术。
煤的优化配制、催化洁净燃烧及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运用现代非线性理论、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数学等现代数学方法建立了非线性的优化动力配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优化配煤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同时开发了利用工业废渣等廉价原料组成的高温添加剂,首次提出预混分层、预混喷钙等二段高温燃烧脱硫技术新思路,脱硫率达到75%,增湿活化后脱硫率达到85%。由省煤炭集团公司、浙江大学岑可法等组成的课题组,在杭州煤场建立了80万吨/年优化配煤生产线、5万吨/年催化洁净燃烧添加剂车间,使杭州煤场成为我国第一家“洁净煤添加剂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