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外科50多年的世界难题终于被攻破,浙医二院著名外科专家彭淑牖教授等发明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及刮吸手术解剖法也因此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浙江医学发明在全国获得的最高奖。昨天,浙医二院特别召开报告会通报了这个喜讯。
■输血量减少一半
手术器械多,频繁地更换浪费时间,同时使用又影响医生视野,还不可避免地留下许多死角,这一直是外科界的难题。而现在,有了一个比钢笔略重的小东西,别看它加上手柄不过三四十厘米长,管径也只有5毫米,却是能完成钝切、吸引、电凝和止血四大外科基本操作的全能选手,需要准备满满一盘手术钳的时代就此划上句号。有了这个新型解剖器的加盟,医生做手术更省事了,仅肝切除的断肝时间就缩短了40%,病人的失血量也减少了50%。
■八大手术禁区被打破
根治性切除是大多数癌症患者延长生命的先决条件,但是万一癌变的位置累及邻近脏器,或是靠近重要血管,或是发生在肝脏中央区,传统的解剖方法就只能望癌兴叹。而长得像螺丝刀状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却能轻而易举地冲进胆囊癌手术、肝尾叶切除、腹膜后肿瘤切除等以往手术的八大禁区,变难为易,变不能为能。单独肝尾叶切除是肝癌切除手术中难度最高的,全世界所有医院该手术连续成功的最高纪录为10例,而浙医二院的成功个例已达15例之多。
■费用只剩下十分之一
在以往的肝癌手术中,为了安全、彻底地切除癌变部分,进口超声刀成了医生最后的选择,病人也就必须承担每次600元的使用费。但使用超声刀不但解剖速度慢,没有止血效果,而且容易造成病毒飞沫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而改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不但解剖方便,安全系数高,费用每次也只要65元。
■百万重奖昨日兑现
昨日的报告会上,彭淑牖教授和他的课题组从院领导手中接过了高达110万元的奖金。该院江观玉院长说,早在去年年初,医院就作出决定,向获得国家级奖励的课题重奖100万元,对课题组负责人奖励10万元。彭教授和他的课题组算是喝到了“头口水”。(傅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