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考研成绩、找工作、忙出国、写论文,成为如今大四学生的生活支点。在大学生活最后一个短暂的寒假结束时,没有步入社会的他们已经为今后的生活忙碌了好一阵子了……
保研的幸运儿———
王倩浙江大学新闻系她现在的生活状态足以让许多大四学生羡慕不已。早已接到保研通知的她没有就业的压力,她可以慢悠悠地为研究生的生活做好准备。这段时间她正在找工作,倒不是想和同学抢“饭碗”,她只是想趁这半年的时间多赚点钱,攒点读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因为王倩的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本科的四年,王倩学习很刻苦,每年都能拿奖学金来减轻家里的负担。而读研究生的学费加生活费,一年少说也要一万多,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找到工作开始赚钱了,而自己还要伸手向父母要钱,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所以前几天她原来的一个实习老师介绍她到杭州一家小报社做兼职,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本来大四就比较空,除了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外,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这样一来,既可以赚点稿费,又可以和自己的专业挂起钩来,提前积累一点工作经验。
何威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现保送研究生,留校当辅导员。他说要是没有保送他照样会去考研,他觉得这是人生的一大经历,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现在工作已经落实,没太大压力,他在准备做毕业设计。一般几个学生有一个带队导师,并且有一张毕业设计进程表,然后通过上网、进图书馆,广泛阅读和收集资料等,按步骤完成进程表。他将全力以赴把毕业设计做好,然后多学些电脑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等。
出国的向往者———
缪婷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她是个非常上进的女孩子,艺术类本科学位对英语要求只需三级,而她已经通过四级,并考了托福。她向往国外的学习环境,为了实现留学梦,她上国际网查找全美所有的学校与艺术类相关的专业。虽然艺术类出国不容易,她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托福通过后,她会上网浏览国外那些学校的网站,一般这些学校对需要怎样的学生、学制分配、课时、教师的安排等都介绍得很详细。国外艺术类学校对学生的作品集要求很高,作品集就是学生四年大学下来全部的动手能力成果,然后你可以根据这些学校的要求,在各个方面补充自己。你最好先挑选5-10个学校,然后发E-mail过去,如果其中的哪个学校认为你还可以,他会发一张申请表格给你,填好申请表格,申请费大约10个美金左右,然后同托福成绩和作品集一起发到考试中心,经确认寄到该学校。目前缪婷正在准备作品集,并且在各方面给自己“补充养分”。
丁晓浙江大学新闻系刚刚考完GRE的她并不急等着出国。大四的下半学期,她想一边找工作,一边补外语。因为GRE的有效期是5年,所以她想在国内工作三年,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然后再作打算。至于毕业论文,她可能不会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最重要还是想找一份好工作,让她有时间补习外语,还可以为她出国做一点原始积累。这两天,她接到杭州某银行的面试通知,因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面试,所以她为此作了很多的准备来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签约的成功者———
张惠浙江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她已经与某外贸公司签约。大学四年中她一直在服装公司兼职,在好几家杭派服饰公司干过。她认为自己能成功地与外贸公司签约,主要靠她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在兼职的时候,她经常进图书馆、逛市场,把握流行趋势及市场情况。她认为学院派的学生设计服装只是单纯的崇尚个性、品位,而现实生活中,市场的需要则是接近客户的品位,你要先去了解市场,然后去设计,不然你设计的服装再有个性,也是卖不出去的。到外贸公司应聘之前,你必须了解外贸服装的特点及经营方式。公司老总会向你介绍他们公司的设计风格,然后你根据他的要求,画几款适合他们风格的服装。然后他会考虑你,通知你什么时候过来面试,面试通过的话,就是试用期1-2个月。试用期内你必须充分发挥你的特长和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勤快点、灵动点。其实学历只是作为参考,真正看中的是你是否有经验和能力。同时外贸公司对英语要求也相当高。目前她正在构思,寻找灵感,找面料,然后设计一系列成衣、服饰品,并配上效果图。到5-6月份有一场毕业设计服装秀,她对自己的设计充满自信。
任慧良、徐速绘浙江大学新闻系任的工作已经落实了,到广州某知名报社当摄影记者。虽然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对于从小就没有出过远门的他来讲,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对以后要走的道路仍有点忐忑不安。这个工作机会,任慧良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争取到的。不过有的同学对他的选择表示不理解,“干吗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去,工资待遇又不高。”在杭州他也有可能会留在某报社,可他觉得“与其和别人挤独木桥,还不如放开了”,毕竟外面的机会很多。况且自己是个男孩,在杭州又没有女朋友,何必“霸”着杭州仅有的几家主流媒体不放?和任慧良的南下不同,徐速绘选择了北上,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实习。在去山东之前,徐速绘本来打算在杭州一家新闻单位当临时工,月收入也有三千多,为此他还放弃了到宁波日报工作的机会。但当他知道新华社山东分社在招人的消息之后,他坐不住了,那毕竟是新华社啊。每一个新闻系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到那里工作。虽然是遥远的山东,但只要是新华社,再远也无所谓。所以他尝试着走出了这一步。
待定的寻觅者———
沈珏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和很多读文科的学生一样,沈珏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困扰。因为自己的专业对外语要求很高,趁着寒假,她跑到上海新东方去上了二十多天的口语课。年前的一次招聘会,她投了几份简历出去,要等到春节以后才会有回音。这个学期,她会把重心放在找工作上,“其实我算迟了,我们班里好多同学上个学期就不太来上课了。”现在的她正萌生了转行的念头,“唉,我喜欢的工作看不上我,看来看去,我们专业的学生只能到宾馆饭店当服务员。实在是有点不舒服。”因为先前几次的面试,她都是到最后一关才被刷下来的。自己比较满意的岗位轮不到她,有机会的都是一些和她心理预期相差较远的职位。她渐渐觉得她这一行除了能力和机会之外,似乎还需要一点其他的东西,比如关系,否则第一步走得都不太好。虽然她知道以后的路必须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但这个头起得不好,她觉得心灰意冷,因此也不想再往这个方向发展。前两天她刚接到杭州某外资超市的面试通知,这两天在为面试做心理准备。
余宁杭州电子工学院通信工程系他觉得现在就业形势不好,交流会人多职位少,竞争激烈,心态比较紧张,充满危机感。目前他主要以找工作为主,曾在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参加人才交流会,虽然有好几家公司有意向,但都还没签,现还在一家网络公司实习。他认为实习可以解答书本中的疑难问题,使自己真正学进去,而招聘公司又特别注重是否有经验,所以他要利用实习阶段好好积累一点。另一方面他还想多了解一点职业信息,总感觉还会找到更好一点的工作。比如一些外资企业,不仅硬件、软件比较完善,而且更有利于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