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大城市学院的校园海报栏上,新张贴了这样一幅漫画:面对两个半杯水,一人说“我已有半杯水了”,另一人说“我还有半杯水没满”,旁边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是哪一种人?在教学楼的红地毯一角,摆了12把精心设计的椅子组合,上头的标语是“在教室里有属于你的椅子,那么人生中,你的椅子找到了吗?”
把职业规划的宣传理念布置成校园一景,与该学院推行前瞻性的“学生就业工程”有关。尽管办学仅3年多,2003年才有首届毕业生,然而,学院的“03工程”从去年起就启动了。通过聘请香港城市大学的知名专家陈启年担任学院的就业指导顾问,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规划理念,在校内逐步建立起灵活、实用、高效的就业指导体系。从本学期起,学院在高校内首开先河,在每周四晚开出了“大学生职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程,学生报名踊跃。
据学院就业办李晓博老师介绍:以往的高校就业指导只停留在辅导学生一些技巧方面,而这门“职业心理与生涯规划”课则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从大一起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大学四年进行规划,并通过实用技巧的培训,一步一步实现自我规划。
学新闻专业的朱攀同学说:“上这门课时,老师把全班分成几个队,选出队长,还要我们确定队名、队歌,安排一些比赛让各队竞争。”经济系的章灵琳同学则对一次上课做过的游戏念念不忘:老师在桌上放一个杯子、四个橘子、一堆碎石还有一堆沙子,然后让同学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杯子。如果先把沙子和碎石放进杯子,那么橘子就会装不下。只有先放橘子,再放碎石、沙子,杯子的缝隙就会全部填满。这个游戏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也很有启发。
据了解,该学院还组织学生进行霍兰德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对大一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问卷调查”等,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出发,为他们量身度造职业生涯规划,通过邀请各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学生的课外导师,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以“就业使者”的角色模拟体验。记者发现,在该院的学生公寓里,不少大一学生的床头已张贴了一张张写满自己学习规划、阶段奋斗目标、今后职业理想的纸条。
(本报通讯员沈哲 陈志斌 本报记者王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