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杂志公布世界第一张水稻基因图谱之时,杭州西子湖畔也出现了一股水稻基因热。在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重任的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一个名为“中国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及功能基因研究开发”的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8名科研人员参加。4月8日中午,结束了4天学习的科研人员离开杭州前,对“华大”工作人员说:“这个培训班很及时,让我们知道了水稻基因组数据库怎么用。”
去年10月12日,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宣布率先在世界上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在今年年初建成“中国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并公布数据,供全球免费共享。据初步统计,自今年1月13日至2月25日,有21个国家或地区的300余家研究机构万余人次访问了该数据库。相比之下,国内用户点击甚少。经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科研人员不知道如何利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
当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要举办培训班的消息传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人员纷纷与之联系,要求参加培训班,原定20人的培训班扩至68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下子来了8名科研人员,还有不少是教授带着研究生一起前来听课。
据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胡松年介绍,今后还将根据要求再次举办类似的培训班,“华大”希望通过这种培训,使国内更多的科研人员了解、使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为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加快我国作物基因组功能的研究步伐。(记者张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