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喜人

发布时间:2002-04-18来源:


    两年来我省各高校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子,利用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各种方法,投资21亿元,新建高校后勤设施140万平方米,新增后勤设施相当于1999年以前我省所有高校后勤设施的总量。
    
    高等教育大发展,需要巨额投入,而新建一所高校,用在后勤上的资金一般占整个建设费用的三分之一。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高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上,省委、省政府决定推行“学校管教学、企业办后勤”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我省各高校增强了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00年1月,浙江大学在原“宿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浙大新宇物业公司。他们在占领校内市场的同时,先后投资托管了浙江中医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高校的后勤服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对后勤资产进行了剥离和评估的试点工作。
    
    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滨江、下沙、小和山及宁波、温州等5个高教园区是扩大我省高教资源、加快高教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这里已一步到位。最早启动的滨江高教园区后勤公建设施占地331亩,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制约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得以突破。2001年,在高校连续3年扩招的情况下,我省高校学生人均宿舍面积仍然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8平方米的要求,比1997年的4.59平方米增加了87.5%。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使各大学的校长们从后勤“吃喝拉撒”的琐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教学、搞科研。    ( 金海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