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杭州市民将用上来自我国西部的天然气,欣喜之余,不知是否想过,天然气能否用现在的煤气管网输送到我们每个家庭?因为煤气的含水量比天然气高,管网的工作环境不一样。这几天,在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承压设备学科带头人郑津洋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成员正做着模拟试验。
这是个年轻的团队,除其中的孙老师50多岁外,其他课题组成员都只有三四十岁,今年38岁的郑津洋在课题组里年龄已是排行老二。目前,这些年轻人正承担着六七项与浙江建设、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
在我省各行各业,有成千上万名像郑津洋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正肩负着浙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或在科研、教学领域勇挑重担;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一展身手;或在各级行政部门担任要职;或在创造财富的主战场纵横四海。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关心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出台各种政策促成他们早日成才。为培养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96年,我省实施“151人才工程”,对45岁以下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重点培养。至去年底,已选拔培养第一、二层次人才共629名,另外还选拔和培养了1500多名第三层次人才。这些年轻一代的优秀代表,已成为我省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年初,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八部门又推出“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加大资助力度,对入选的第一、二层次的培养人员,由省财政一次性资助每人4万元或2万元,并对其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实行重点资助,每人8万至10万元。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我省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
据省人事厅统计,我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以下的人员占了78.6%,高级职称中超过一半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下。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目前挑重担的都是40岁左右的年轻人,省农科院17个研究所的负责人平均年龄43.19岁,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领导的科研团队成为我省发展效益农业的技术支撑。
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随处可见背着笔记本电脑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他们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角。据统计,区内企业中有84%的从业人员在35岁以下,60%以上的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浙江中控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宏业博士仅30出头,自1999年公司成立以来,他与手下的年轻人一起开发的工业自动化以及信息系统集成方面的软件,在杭州电化厂等企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高速公路隧道弱电监控系统”也广泛应用于杭台温高速公路上,去年公司销售额达到4800万元。
在公务员队伍中,青年知识分子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不少人还担任要职。据统计,全省担任领导职务的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有近一半是45岁以下。这些公务员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中,将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张冬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