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与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现场之二
发言限定20分钟
就像做学问有学术规范一样,学者开会也有绅士风度。如每个人的发言限定在20分钟内。虽然台上的报告很精彩,报告人也德高望重,但“还有2分钟时间”、“好了,时间到”,会议主席照章办事,没有情面可讲。
不笑不行
学者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总是比较严肃的。但记者感觉许多学者也很活泼,即兴发言,或自我调侃,或幽人一默,让人感觉智慧的快乐,怪不得有人说“智慧就是幽默的表达”。所以,虽是学术研讨,却也不沉闷,不时有笑声,如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黄有光“沧海一声笑”般的笑声就让人不笑不行。
俗学与雅学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正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姚先国教授所说,我的一些人文科学朋友常说,现在你们经济学是显学,而人文科学是冷学。而我说,我们经济学是俗学,而人文科学是雅学。因为经济学总是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一天到晚算计合不合算。古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我们就有“小人”的嫌疑。这次能与这么多人文学者在一起讨论,也是我们一次变雅的机会。
找漂亮女友合算吗
对于学术碰撞的意义,姚先国教授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有一个朋友,问我该找什么样的女朋友,我是搞经济研究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我劝他不要找漂亮的女朋友。因为从经济学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说,找年轻漂亮的女朋友,根据边际效应,收益是递减的,因为年轻也会变老,漂亮妻子你会习以为常。而成本是递增的,你谈恋爱的成本会比较高,“保管”的成本也会比较高。所以,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找年轻漂亮的女朋友是不合算的。但是后来我的那位朋友还是找了个年轻漂亮的女朋友。所以我就想,经济学管用吗?显然,许多事情都是多维的,光从经济上讲是片面的,还要考虑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报记者 王慧华)2002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