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实施10年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芳玲)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实施十年。国家环保总局于今日召开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实施10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建议,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年12月29日是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大规模纪念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纪念活动,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又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已经10年,我国对履行《公约》持认真的态度,围绕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公平分享其惠益的公约三大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履约活动,先后成立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外交、科技、计划、财政、建设、教育、农业、建设、林业、海洋、中科院等20个部门参加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保护规划纲要》、《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使一些主要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我国还加强了立法建设,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实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重视科学研究和监测,强化公众宣传教育和培训,有效地保护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小知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和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自然界中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生物与它们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
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有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大致分为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几个层次。景观多样性是一种重复出现的,具有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或只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变化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地球表面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约有500万种至3000万种。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基因的总和。
也有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