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纳米研究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发布时间:2002-05-27来源:


    当今,生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影响未来人类生活的世界三大新科技领域,而纳米科学技术将促进包含前两个领域的所有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所有科技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都对纳米的研究给予大量的投入,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计划,试图抢占21世纪的科技战略制高点,许多西方国家和企业已将纳米技术列为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严格控制对外出口。一些欠发达国家也不甘落后,向纳米研究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开展研究和开发利用。
    
    由于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和涉及边缘领域,许多新理论有待探索和发现,现阶段的许多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出现。通过对1996-2000年五年中,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系统《SCI》收录的关于纳米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反映出我国纳米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1.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通过《SCI》光盘检索1996-2000年五年的论文,题目中含纳米(NANO)关键词的论文共1.9万篇,各年的论文数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4.8%,我国的纳米论文年平均增长43.9%,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韩国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84.6%。
    
      2.论文数中美国占1/4强,中国位居第三
      这些论文分布在73个国家(地区),其中排在前5位的是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法国,五国论文数之和占纳米科技论文总数的63.9%,美国的论文数五年合计5187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7.3%;中国的论文数合计1707篇,占9.0%。前10个国家中还有俄罗斯、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可以看出,这些国家除中国外都是发达国家。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论文总数分别是151篇和163篇。
    
      3.纳米科技合作研究的势头加强
      国际合作研究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从纳米科技论文发表的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按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的国家(地区)来确定论文的归属,五年间大多数发达国家合作研究的论文数量及占世界论文总数的份额都在逐年增加,但各国的增长情况有所不同。美国、日本和中国合作研究的比例较低,一般在1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三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实力相对较强,欧洲各国的比例大都在20%~30%之间,一些小国家甚至达到50%以上。五年间,以中国为第一作者单位,海外(地区)机构参加的合作论文共193篇;外国(地区)机构为第一作者单位,中国机构参与的合作论文745篇。合作的主要对象均是我国的香港特区、美国、日本、新加坡、荷兰和德国。
      注:中国的论文数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
      4.纳米科技研究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
      纳米科技研究论文分布在73个国家(地区),涉及2771个单位。其中高等学校占机构总数的44.5%,科研机构占35.7%,企业占16.0%。
    
      按论文数计排在前50名的单位有40个大学、8个研究所、2个企业。这50个单位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可见现阶段纳米科研的活跃点仍是非营利性的部门。少数国际大公司也跻身其中,如IBM、日本NTT公司的论文数分别排在世界第22和42位。
    
      中国有8个单位进入世界前50名,名称及位次分别是:中国科技大学(2)、北京大学(7)、清华大学(12)、南京大学(14)、中科院固体物理所(17)、吉林大学(18)、中科院物理所(19)和中科院金属所(33)。
    
      5.纳米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五年的纳米科技论文分布在1013种核心期刊中,其涉及的学科有:物理、化学、材料、金属、微电子、化工、显微镜、等离子体、真空、粉末冶金、半导体、低温技术、陶瓷、聚合物、机械仪表等。发表纳米科技论文的期刊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13.3%。由此可见,纳米研究的渗透性很强,涉及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都在进行纳米研究,尽管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由于我国政府实行了诸如863、973等大型科技计划,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投入,我国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以论文数衡量,我国已排在世界第3位,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国应抓住机遇,在已有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以政府投资支持研究开发为主,带动企业各界推动纳米技术的产业化,抢占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