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中国经济社会进步

发布时间:2002-05-28来源:


    中国科学院第11次、中国工程院第6次院士大会今天在京隆重开幕,这是新世纪我国的第一次院士盛会。面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科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千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会聚一堂,共同展望新世纪科技发展,研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团结全国科技界,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大力促进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持久的、稳固的科技支撑。
    
    上一次院士大会于2000年6月5日在京召开,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宣布了大会的中心任务,即在新世纪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投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参与国家经济建设重大项目决策咨询,为实现“九五”计划进而迈向第三步战略发展目标而奋斗。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积极参与国民经济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工程实践,在加强咨询工作法规化、推进院士增选工作改革、加强院士队伍制度化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年来,两院学部围绕西部发展、科技强军、科学教育、水资源战略、高技术发展战略、振兴国家制造业、人口老龄化、发展电子商务等问题组织开展了多个咨询项目,其中报送国务院咨询报告20余份,受到国务院和各部委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西藏的发展战略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西部问题咨询组10余位院士和近30位专家,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于2001年10月30日向国务院提交了《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建议》咨询报告,认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应确定地区非均衡发展和部门非均衡发展的思路,转变观念,重视改善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发展指数,切实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报告还就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加强矿产开发前期工作、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等5项具体的建议。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01年3月22日,中国工程院在京正式公布了其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研究结果。中国工程院在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覆盖多学科的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完成了中国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衡分析、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等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述,提出了我国水资源总体战略和实施战略性转变的具体措施。
    
    两年来,不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高度出发,向国务院和各部委提出了几十份很好的个人建议,如《建议化肥工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振兴国家制造业》等,绝大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两年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积极扩展国际交流渠道,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2000年在京举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有2500余位院士和专家参加,其中有600多名外国院士和专家。国际交流对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标志着我国的科技队伍逐步成为国际科技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选为院士是自然科学家和工程科技专家的最高荣誉,院士增选工作受到科技界以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主席团和院士们对有效候选人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严格把握院士标准,宁缺毋滥,保证增选质量。200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进行了院士增选工作,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6名新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81名新院士,其中工程管理学部首次增选出了5位新院士。此次增选后,两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了1262名,一些重要学科和绝大多数边远省、区有了院士,这对推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本报记者 徐彬)2002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