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招生六大热问

发布时间:2002-05-28来源:


    编者按 :5月26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参与在杭州举行的名校招生专题推介会。尽管在各类大型招生咨询中,这些学校的招生老师身影也时时出现,但当他们粉墨登场,以专题形式向台下听众介绍各校的招生细节和人才理念时,考生和家长听得特别细,记得特别多,除了递条子提问外,会后更是拥上讲台,堵在门口,把赶着上飞机的招生老师团团围住,开展一对一的交流。许多家长说,高考门槛低了,70%能上大学,但进名校读书的竞争还是很激烈。同样分数,如果在填报志愿时用得巧了,说不定一脚跨入名校大门,将来就业时,做家长的要省很多心呢。在此特摘录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名校招生细节。
    
    热问一:为何有“高分低取”现象?
    
    
    每年都有一些高分考生,因为几分之差与第一志愿高校失之交臂,无奈面对自己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取的残酷现实。这也使得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得不本着退而求其稳的心态填报一些不太理想的学校。浙江虽实行分数揭晓后填志愿,对高分学生应该有利,但高分低取现象仍难以避免,这是为何?
    
    清华大学招生老师这样分析: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现行的录取模式有关。我国的高考录取模式经历了从最初的按照考生分数段段清录取,到今天的将高校划分为不同批次录取等一系列的变革,但随着现代社会对高水平、高层次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现行的高考录取模式正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应的一面,即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录取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的高校同属一个批次,同步进行录取。一些高校除非预留名额,否则受录取时间和操作程序的约束,即使他们愿意录取非第一志愿的高分考生也无能为力,更何况有些高校主观上就拒绝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因此,考生只有一种选择,或者是报考自己理想的大学却不得不承受万一失利而付出惨重代价的风险;或者是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而力求稳妥地选择一个不很理想的学校。
    
    目前这种录取批次划分过粗、各个层次的高校同步录取的模式,一方面弱化了高考分数对考生选择学校的影响作用,而过分强调了考生报考的志愿对录取结果的影响,不利于保护考生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考生因为不满意被录取的学校而选择复读,这不仅增加了考生个人的教育成本,也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许多考生害怕失败,从而导致某些录取分数较高的重点院校出现断档现象,而这些高校为保证生源质量,不得不采取减招的做法,这也不利于国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行对策有:细化录取批次,实行分数优先前提下按志愿录取等模式。有的省份采取高分保护线或给予个别高校提前录取等保护高分考生利益的措施。但高考录取模式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高考录取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
    
    
    热问二:名校招生的“大小年”对考生有何启示?
    
    
    北大2000年在浙江招生,一志愿竟未满档的现象令许多高分考生产生了投机心理,觉得在填报志愿时不妨赌一把,说不定就能趁“小年”跨进名校大门了。这种做法可行吗?
    
    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这样分析:由于名校在浙江招生量不大,考生报考心理复杂,极有可能出现“大小年”。当面临“小年”时,并不等于第一志愿报北大的学生都能录取。因为今年北大的招生总体环境将有利于高分考生,所制定的对第二志愿考生的录取条件是,在第一志愿录取不满的情况下,分数高于已投档的学生平均分。
    
    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老师表示:去年学校在浙江招生遭遇了“小年”,分数线是近几年中最低的,在志愿填报咨询时,学校老师本着为考生负责的原则,劝说一些630分以下的考生慎重考虑,结果导致一些高分考生也不敢报考,所以考生填报时,最好从自身实际出发,学校的意见也仅能作参考,毕竟这其中分数线的高低变化与全省考生的实际报考情况是相一致的,水涨船高,在志愿填报前时,谁也难以预测事态发展。不过他透露,从往年情况看,全省前1500名内都有机会进交大,但每年情况也不一样,大年时,全省成绩排前1000名的或许是交大在浙录取的最后一名,小年时全省前2200名也可能被录取。
    
    
    热问三:名校今年在浙江扩招吗?
    
    
    浙江被许多名校视为除江苏以外的“生源大省”,逐年加大对浙江的招生计划,但总量相比并不大。
    
    北大今年在浙招生116名,许多专业流行按院系和大专业类招生,如文科专业喜欢招收理科生,许多专业则文理兼招,新增专业如信息工程学院下属的微电子专业、医学部新设置的医学英语专业、光华管理学院下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
    
    复旦今年在浙招生229人,新增3个新专业,即新闻学院的传播学专业(网络传媒方向)、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和社会学系的心理学专业。同时为适应加入WTO后对保险人才的需要,增加了金融学专业(保险方向)的招生。去年复旦在浙分数为:文史、外语类录取最高分639分,最低分606分,平均分619分。理工类录取最高分为700分,最低分660分,平均分666分。南京大学在浙招生75人,去年南大在浙的录取分数文科为596分,理科642分,今年在浙没有新增专业。清华大学在浙招生110人,去年理工分数线668分,文史类录取线580分。上海交大在浙招生180人,除保送生外有135人,其中理科126人,文科9人。去年在浙最低录取线理工类为606分,文史类为567分。
    
    热问四:名校哪类毕业生就业最俏?
    
    
    上海交大的招生老师介绍:交大没有冷门专业,毕业生就业俏,其中有专业的原因,像电信、生物、半导体等热门行业的相关专业就业很好,国家机关、海关、跨国公司要招人很多。剔除专业因素,最俏的毕业生就属那种专业成绩优秀、社会协调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清华老师说:如果学生在数理方面确有特长、爱好和志愿,可以报名参加“基础科学班”的选拔,如果被选入该班,低年级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高年级及研究生阶段的主修学科方向为数学、物理和对数理要求较高的其他学科领域(如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此外,清华本科生可以在三年级时进行分流,可攻读双学位,学科方向有理工、人文、经济管理、法学等,本科毕业时可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这类毕业生就业时是社会上急需的复合型高层人才。
    
    
    热问五:浙大今年启用新校区,对新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上有哪些变化?
    
    
    校园:浙大地处杭州三墩的3300亩新校区,融现代化、网络化、生态化、园林化为一体,一期工程投资20多亿元,今年新生将全部集中在新校区学习、生活。新校区教学设施一流,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先进,功能合格,将是国内最好的高校学习、生活园区。新校区投入2亿多元,建设物理、化学、生物、心理、计算机、光电、信息、电工电子、经济、人文等19个教学实验室中心以及现代化的外语、体育、工程训练等场馆。
    
    教学:新生在新校区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回相关校区,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实施以网上选课制为中心,导师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等为辅助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选择任课教师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新的本科培养方案,将整合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构建大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前两年按文科1~3类,理科1~3类,工科1~4类和设计类、艺术类12个大类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同时适度增加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而浙大的高分英才经选拔后可入读号称“小清华”的竺可桢学院,以全新模式培育,让优秀学生尽早脱颖而出。
    
    收费:从2002级新生开始,浙大各本科专业均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与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预收标准进行预收,即艺术类本科专业学费7000元/生、年,一般本科专业学费4800元/生、年,农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学费4000元/生、年,每学年按所修学分结算一次,毕业前进行学费总结算。学生交清全部学费后方能毕业。
    
    热问六:名校录取细则是怎样的?
    
    
    复旦大学录取程序: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大致分4步,各省按学校招生计划的120%投档(含省加分)。对进入120%投档线考生兑现学校优惠加分政策。以专业级差分和专业计划的100%进行专业投档录取。对录取线上未进入专业志愿且愿意服从所有专业调剂的考生作调剂录取。凡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校公布的当地招生录取线,其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大学,符合招生录取的各项条件且愿意服从所有专业志愿调剂,原则上予以录取。
    
    南京大学录取程序:调档比例控制在120%以内,实行远程网上录取,仍按志愿录取,若一本线上一志愿不满,接受二志愿及以后志愿的考生,专业之间按分数级差录取,级差为10~15分。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设有校级奖学金13项,系级奖学金20项,助学金10项,奖、助学金获奖学金额高,授予面广,有50%左右的同学可获各类奖助学金。
    
    上海交大录取程序:继续实行“专业志愿顺序级差制”,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第二专业与第三专业之间级差为4分,级差计算2次后,不再累计。对考交大英语、日语专业的考生,需参加口试。
    
    
    5月25日,北京大学举行开放日暨招生咨询会。2002年北京大学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压缩招生专业数量,实行按院系或大专业类招生,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在高年级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学科的了解确定专业。这是北京大学招生办老师在介绍2002年的招生情况。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