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学校教务部门利用新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处理系统,依据全校学生的44373份有效调查问卷和各学院的评价,完成了对全校1913门课程的3076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处理工作,形成了包括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统计、各类课程评分平均分与全校课程平均分对比图、各学院评分平均分与全校课程平均分对比图、全校课程和各类课程分数分布图在内的评价结果分析,并将在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之后供教师和学生上网查询。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对本科课程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据了解,清华、北大、复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本科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学分制的推行迫在眉睫之际,如何科学而全面地评价课堂授课质量,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以及向学生选课提供相对成熟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选课依据,成为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一个有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浙江大学教务部门从2000年开始着手建立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质量评价系统,期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为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学校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为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和对教材的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对教师的评价将教师工作态度、教授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列为评价内容,根据评分将授课质量评定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据教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评价方法已引起各学院及教师的重视,有的学院依此对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也有的教师在不理想的评价面前认真与学生和管理部门进行交流,查找令学生不满意的原因,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有许多影响评价客观、公正的原因有待加以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希望这一工作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梓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