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浙江大学2002届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天,经济学院的小杨正忙着打包行李,他说他没去送同学,“我昨天晚上在网上的校友录里已经给大家写了临别赠言,今天就不送他们了。哪里是怕流泪了,忙着收拾东西而已。现在交通方便,通讯便利,又不是生离死别,有什么好伤心的。你看看,我们新做的通讯录,每个人都留了QQ号码、E-mail、手机,找人很方便。”
浙江大学的小虞已经拿到了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6月30日晚上,他踏上回家的火车前,和每个“兄弟”都来了个拥抱,“加油啊,大家,等我成为‘海归’人才以后,相信你们也都会是浙江大学的骄傲了!”一群人笑成一团,站台上的人惊讶地问:“你们毕业送别了吧?怎么没人哭呢?”“哈哈,送别是开心的事啊,代表我们都要成才了!”有人笑道。
这几天,走在浙江大学各校区的校园里,浓重的离别之景随处可见。只是这离别中,少了哀愁与不舍,多了许多对未来的祝福与向往。
走进西溪校区四幢女生寝室,迎面走来两位女生,一式的蓝色T恤,是师生们的签名衫。“来不及写毕业留言,就签个名吧,我们可是有人会成为大法官、大律师的,这些签名将来一定很值钱!”这位考上公务员的女生,笑容如春花般灿烂。
“为未来干杯!”人文学院一群女生买来了葡萄酒,举杯相庆彼此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水木年华的歌在空空荡荡的寝室里回响,“今天我们要走了,走向不同的天涯,就像飘落的叶子,我们会到达,……今天我们要走了,让我为你们祈祷吧,今天我们要走了,让我们为未来祈祷吧……”一位心急的女生,毕业典礼一结束,拿到报到证,就迫不及待地去单位了,“早点工作早点适应,毕业是新的开始,祝福我吧!”
“你不要忘记了我啊,一起欢笑流泪的日子,那些做梦的夜晚,我会想着它……”玉泉校区8舍女生宿舍楼下,前几天过了11点,总有男生聚着唱歌,引得女生们对唱,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这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传统,早就有人印了歌词发到寝室。用歌声表达祝愿,让歌声陪伴大学的最后几晚,陪伴我们踏入社会。”电机系的小潘如是说。(本报通讯员林丹 2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