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01级的张健多了个“弟弟”,陶然不仅认了个“妹妹”,还多了个“外婆”……昨天,浙江大学人文学院5位大学生来到杭州萧山区城厢街道认了新家。从这天起,他们将在新家住上3天,体验社区生活。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孩子了。”昨天上午,简短的见面仪式后,张健成了城厢街道育才东苑下岗职工张永法家的一员。虽然见面不到半小时,但张健和新“弟弟”张力已经聊得火热了……
1998年,张永法夫妇双双下岗后,靠打短工维持着家里的生计。今年,16岁的儿子张力考上了衙前中学。当得知有大学生要来家里义务帮教时,张永法夫妇赶紧报了名。前几天,张妈妈早早收拾了床铺,并备好了一套崭新的洗漱用品。他们说,儿子平时比较内向,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从没给他请过家教。听说大哥哥在家只呆3天,刚刚还很兴奋的张力有点失望。张健安慰他说:“没关系,以后我有空就过来看你,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到学校找我。”张力这才重新露出了笑容。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团委老师介绍,在校大学生进社区,不仅能把新文化、新观念带到社区,对他们自身也是一种极好的考验。除了张健等5位入住社区家庭的学生外,这次人文学院共组织了30名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在接下来的10天里,他们将以义务家教、文艺演出、素质教育讲堂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城厢街道特色社区的建设中,并交出一份有关特困家庭的生活、生存、教育等状况的调研报告。(葛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