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浙大成为“高校游”新亮点

发布时间:2002-07-15来源:作者:3348


    今年7月至9月间,每周将有三四个学生团队到浙江大学观光旅游,其中包括来自广东、湖南和上海等地的夏令营。这是笔者从浙大旅行社了解到的最新信息。
    
    近年来,浙江大学已成为“高校游”的新亮点。每逢寒暑假,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一队队以中学生为主的旅游团队。他们在大学生导游的带领下,领略着浙大的校园风光。负责这项业务的浙大旅行社,与浙江国旅、杭州国旅等旅行社紧密合作,为各地学生精心安排了在浙大的游览活动。
    
    据介绍,浙大旅行社推出的“走进浙大”专题旅游,在安排游客参观校园的同时,着力介绍浙大悠久的历史、著名的校友,以及浙大的办学特色、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在校生活情况等,游客还可以走进校内的地质标本室、力学实验室,走进学生宿舍。这些项目因为对中学生很有针对性,受到了学生家长们和各地旅行社的欢迎。此外,校园内的导游面向全校学生招聘,并经过专门培训,对中学生特别有亲和力。
    
    从历史文物到人文景观,一处处景点再现了浙大百年的辉煌。在浙大校园,游客们最先参观的是“求是书院界”碑。这块当年立在书院中的老石碑,如今以45度角斜嵌在深红色的大理石底座上。楷书体的“求是书院界”五个大字,浑厚有力,却已不知究竟出自谁手。创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是浙江大学的前身。它是中国最早的四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也是全国最先实行选送高材生出国深造的学校。求是书院旧址在今杭州市城区中心,其清代的旧建筑现已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浙大学生生活区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参观场所,其主干道绿化带中央立着一座花岗岩石雕,用生动的画面记载了浙大一段重要的历史。1937年,浙大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离开被日军占领的城市,辗转西行,途经江西、贵州、广西等省,行程2600余公里,在湄潭、泰和、宜山等偏僻的山区坚持办学,招收全国各地的流亡学生,保护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也培育了众多优秀青年科学家。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陈建功……这些在中国科学史上刻下了自己名字的大师们,同样在浙大的校史上留下了他们的英名。
    
    另据了解,浙江大学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建有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今年夏天,将有四批香港大学生前来浙大观光交流。
    
    ■文/单泠图/韩美琳(200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