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为潘先生之“不伦不类”叫好

发布时间:2002-07-28来源:作者:2715


    浙大校长潘云鹤前几天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语出惊人:大学要敢于打破学科分类,培养“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学生。他的观点是,目前国内大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一边要求创新,一边又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发展,学中文的不懂经济,学数学的对音乐美术一窍不通,科学与人文的思维不能同时在一个人身上随时碰撞和交叉。
    
    联想到几天前我们身边的不少高一学生还在为文理分班苦恼,高考生为不知该填哪个热门专业发愁,这样的新闻读来,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强调专业对口,这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人才教育默认的倾向,在日渐形成的终身教育社会里,这样过早的专业化教育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孔子在《论语》里讲“君子不器”,意思就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不能只是做一件器皿,只能起一种作用。如果说,大工业时代的奥秘在于分工流水线作业外,那么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后,知识经济的奥秘却在于融合,强调个性,鼓励创新。而要培养创新能力,就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美国哈佛大学对本科生有这样一条要求:“一个在哈佛大学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的视野比后者要宽阔。”这与潘校长的“不伦不类”观点可谓异曲同工。(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