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这样为霍金翻译

发布时间:2002-08-08来源:


    很多人都认为霍金是爱因斯坦的继承人,尽管他并不接受这种说法,但他绝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如果霍金下周来到杭州,在大街上碰到他的概率有多大?办公室的同事打趣道:“他如此奇特的坐姿和长相,肯定走到哪里都轰动,我打算拿着一本《果壳中的宇宙》在西湖断桥边死守着,因为如果他要游览西湖,那儿是必经之地。”另一位说得更绝:“我打算做狗仔队,他到哪儿我跟到哪。”哇,老霍的面子有多大!
    
    霍金和他的陪同共6人将要来杭,有许多人为他忙碌着,不仅是接待单位浙江大学和媒体。昨天下午,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著作的翻译者吴忠超教授也在杭州湖畔居为霍金的来临作准备,因为吴教授将为霍金15日的公众演讲作翻译。“我已经5年没有见他了,最晚的一次是1997年,从你们报纸刊登的照片来看,他好像老了一些,这张在梦露前的照片非常有意思,没想到他还‘追星’。”吴教授看着晚报这几个月对霍金的报道对记者说。
    
    为霍金翻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这次霍金讲演的题目“BRANENEWWORLD”(膜的新世界),BRANE一词一开始就没找到合适的中文译名,一般的英文词典上根本找不到这一词的中文翻译,后来才确定BRANE译成“膜”。把BRANE译成“膜”还是源于吴忠超的译著《果壳中的宇宙》,有人把这一英文翻成“胚”,吴教授觉得根据霍金的理论,译成“膜”比较形象准确。因为这是由生物学使用的“膜”(MEMBRANE)演变而来,有一个或多个维的数学结构的集合来加以描述的,膜理论使我们回到了原来曾假想的11维时空。吴教授说,他在翻译霍金著作中,经常碰到类似的疑难,若不是对霍金的理论有所了解,他可能就不会翻译得如此顺手。
    
     8月15日上午10点半,霍金将在浙大玉泉校区邵逸夫体育馆作“BRANENEWWORLD”的演讲。而早在1985年,霍金就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吴教授将怎样为霍金翻译呢?吴忠超教授说,他一切听浙大的安排。霍金的公众演讲估计会有讲稿,他可以事先对讲稿作翻译,这样就会比较准确。如果霍金现场有即兴的发言,通过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交流翻译应该不成问题。
    
    由于吴教授曾受教于霍金达4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又是霍金著作的中文译者,所以这几天吴教授也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昨天,在他为浙江电视台科教频道直播霍金公众演讲作准备的时候,他的手机就不停地响起,上海解放日报等媒体打来电话要采访他。吴教授说,我最早见霍金是在1979年,最后一次是在1997年,以后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他联系。但是这些天我感觉非常“痛苦”,因为媒体太热情了,总是来打听霍金长霍金短的,重复N遍了,他都想装一个录音机,这样双方都省事。
    
     吴教授最后对我们说,我对霍金的认识都写在我翻译他的书的前言和后记中了,许多媒体也报道了,我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激动地等待见到他的那一刻。(记者 徐澜 王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