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什么样的新阶段?

发布时间:2002-08-10来源:作者:2762


    
    潘云鹤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专家,1946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81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晋升教授,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校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是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引入CAD技术,特别是在轻纺花型图案CAD/CAM领域取得创造性的重大突破,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记者:在这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中您提到,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动力,要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您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新阶段?
    
    潘云鹤:这个新的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将有这么几个新的特点:
    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将同时向两个方向快步推进:一个是大众化,一个是高水平。这个方向已经明确了。大众化的提出是毛入学率15%,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应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奔向30%以上。这个数大概是发达国家普遍应该达到的要求。
    
    二是中国如果要向一流国家迈进,一定要建一流的大学。高水平大学要同时完成教学科研和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三重使命,这三个使命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三是中国高等教育要分层次和多样化发展,这一点现在很明显。不但要分层次,而且要多样化。我们将有一大批很好的大学,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发展上有自己不同的道路和文化风格。如果说过去的中国高等教育从学科上讲分文理科大学、理工科大学两大类,再加上单科性大学三大类,那么今后将会出现非常综合的大学,有些大学继续保持它的文理类,有些大学继续保持它的理工类,少数大学还是单科性的,也许还会发展为多科性的。这样在学科上就会多样性。而且,每一个大学的发展理念、风格上也会呈现自己的特点。这种多样性和分层次为中国若干大学建设世界一流提供了保证。有中国的特色,与世界去接轨,形成自己大学的风格,这些不同的目标都会在今后几年来展开。
    
    四是中国大学的办学条件、教育方法、教师水平在今后几年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中国的大学尤其是相当一批高水平大学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个支持一方面来自政府,一方面来自于民间,包括学费、捐赠与研究经费。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大学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是些什么问题?
    潘云鹤:就高水平大学来讲,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资金的投入,中国高水平大学资金的投入比前两年有很大的改善,但和国外高水平大学比依然是低的,需要不断地加大投入,这个投入的时间需要几个五年计划连续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和国外高水平大学可比的基础。
    
    用这些投入来聘请非常优秀的教师,这一点也是中国高水平大学迫切需要完成的。我们已经有一批非常好的教师,我们还缺一批能够在全世界引导科学潮流的非常高端的人才。这些高端的人才并不很多,我们一方面需要自己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在全世界招聘,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吸引更高人才的条件。要抓住人才交流国际化的机遇,把更优秀的人才引进到中国的大学。
    
    三是要进一步进行体制改革。以前的改革主要是外部的大的体制变化,今后的体制改革要深入到校内,包括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大学内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人事体制、行政机构、学术结构的调整等。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大学更加充满活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要在了解国外大学办学情况的同时,寻找一条我们能够比国外进步得更快的道路。中国的大学要想做到世界一流一定要寻找一条跨越式的道路。
    
    记者:您有个非常有趣的提法:“基于生态特征”的学科管理,这怎么理解?那么这种管理具体到浙大有些什么特点?
    
    潘云鹤: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哪里?一个大学学科越多,它的优势就是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的巨空间,并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进行交叉。加州大学的董事李信麟博士也提到这点。加州大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彼此之间联合起来去争取项目。UCLA的医学院可以和伯克利的工学院联合起来去争取项目。综合性大学因为学科很齐全,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学科的生态效应。我们的科学研究常常是在交叉领域突破,如果学科很齐全,交叉就很丰富,新的学科就增长很快。另外,对学生来讲知识的海洋就更宽广,可以在里面自由游泳。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可以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无论哪门课程。这就是综合性大学的绝对优势。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在这方面就有局限。现代科学技术就是这个趋势——促进整体化,综合性大学非常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把这个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我想生态效应体现了学科发展的一些特点。过去我们往往把学科看作是僵死的。现在看来学科是一种生命体,具有生命现象,单门学科有生长,有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还有衰落和消亡。有些学科就走向衰亡,或名存实亡悄悄转移掉了,这类似于一种生命现象。多个学科之间是互为营养的,你支持我,我支持你,还有环境的支持。现代学科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科本身,有很多是环境决定的,学生最愿意考哪个学科,哪个学科学成以后最容易找到工作,哪一门学科的研究经费与项目比较丰富,那么这个学科就发展最快。它有一个和环境相适应的问题,高等学校要把握机遇,某些学科该办上去的一定要办上去。学科的生态效应是一种新的视角,实际上非常有道理。我们可以观察到,单个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外部的生态环境之间,都呈现一种生命体的现象。
    
    记者:您怎么看大学的使命?
    潘云鹤:不同层次的大学使命不完全相同。高水平大学的使命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学术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这三点实际上是全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共同使命。第四点就是大学要成为国际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