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金来华之际,本报记者与《时间简史》的译者吴忠超教授取得了联系,并与他相约西子湖畔畅谈。
吴忠超是霍金《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的译者。说起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吴教授感慨颇多:短短10多年时间,中国已经大变样了。
1988年2月,吴忠超收到了霍金的一封来信,随信寄来的还有一本《时间简史》首版赠书。信中表示,吴忠超是此书理想的中文译者。接到这样的委托,吴忠超自然十分重视,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将此书译完。初稿打印出来后,吴忠超大吃一惊,自己的译文在语法上已有很浓的英文味,于是约了一位朋友,对全部译文作了再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
当时,《时间简史》在西方已经登上畅销榜,在中国却还很少有人知道霍金之名,更不用说他的新作《时间简史》。通过朋友的推荐,《时间简史》中译本手稿于1988年下半年交给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并终于于1992年问世。“当我拿到样书时,真的感到有些遗憾,书的纸张差,印刷质量差,没法与国外的书相比。”吴忠超先生回忆说,“而且,此书的预订也不到500册,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记者在采访吴忠超教授前,已先向湖南科技出版社作了了解,了解到《时间简史》出版以来,年年重印,发行量一年比一年多,总量已达数十万册。吴忠超听了十分高兴。他对记者说,不光是印量在逐年增加,印刷也是一次比一次精美。他拿出最新版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说,这样的书,绝不比外国的差。他说,《果壳中的宇宙》也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今年年初第一次印刷2万册,很快销完,5月又加印了4万册。
吴忠超告诉记者,印量的增加和印刷质量的提高固然可喜,更可喜的是中国科学的普及。他说,近年来他回国时经常与学者和青少年交流,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有不少年轻的学者对他说:我就是读着《时间简史》走上了研究道路的。吴教授认为,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的进步,是人文和科学的进步。
花絮
一下机就看到了文汇报
霍金一行于前天中午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出“移动臂”通道,他的弟子吴忠超教授就迎上前去,将手中拿着的两份文汇报摊开了给霍金看。这两份文汇报一份是本报7月15日的报纸,上面刊登了《霍金要来了》的独家专稿,另一份是本报8月9日当天的报纸,“书缘”版以整版篇幅刊出了有关霍金的专稿。霍金认真地看着两份文汇报,看到自己的照片和书的封面照片及插图,欣喜地笑了。
专车专房方便霍金进出
为做好接待工作,浙江大学成立了专门班子,并为霍金配备了接送专车,此车设有液压升降机,可以直接将霍金的轮椅从平地移升入车厢。驾驶员是有20多年驾龄的高级技师。
为了让霍金有一个安静的下榻地,并能让他见到美丽的西湖,浙江大学拒绝了愿意免费提供食宿的多家五星级宾馆,花钱订下了香格里拉东楼的一个套房。香格里拉饭店专门将一个临湖的风景套房作了大改动,拆掉了起居室和卧室之间的门,以方便霍金的轮椅进出。
接受残疾人代表献花
在迎接霍金的人群中,有两位肢残人引人注目,他们是杭州市的残疾人代表,拿着鲜花等候在电梯口。下午5时许,霍金的轮椅缓缓从电梯中推出,残疾人代表张华离开自己的轮椅,送上鲜花。霍金的妻子接过鲜花,霍金露出了笑容。
霍金吃中餐胃口特别好
昨天晚餐由丘成桐教授请客。老朋友相见,霍金十分高兴,胃口也特别好。尽管主人为霍金特意安排了一位老外主厨,根据霍金从伦敦自带的菜单精心烹制,但昨晚用的是中餐。席间,霍金与丘先生和作陪的吴忠超等先生谈笑风生。霍金用声音合成器说:与1985年他第一次来中国相比,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丘成桐先生问霍金:现在还招不招研究生?霍金回答说:从1970年起,他每年都招收研究生。
(200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