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霍金

发布时间:2002-08-12来源:


    尽管从近来杭城各媒体大量的报道中,人们已熟悉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但他真的出现在面前,你仍会深深震动: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人,尽管躯体禁锢在小小的轮椅上,而他的思想却能在无垠的宇宙中自由飞翔……
    
    昨天下午,浙江大学为他的到来举行了一场名为“与科学大师对话———史蒂芬·霍金中国之行”的记者见面会。原定下午5时开始的见面会,因为霍金需要事先准备记者的问题而推迟了近半个小时,但众多老记们的“长枪短炮”一直紧盯着电梯门,丝毫不敢移开。
    
    终于,在众人期盼中,霍金出现了,穿过无数闪光灯织就的光晕,在众多摄像机的簇拥下,他的轮椅慢慢驶上讲台,停住后,他向大家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因为霍金基本全身瘫痪,全身惟一能活动的地方就是他左手的三个手指和部分脸部肌肉,因此与他交流非常困难。他所要表达的每句话、每个字母都必须通过他的大拇指从特制的计算机启动器目录中选择,然后通过一个计算机控制的声音合成器传出声音。当然这个声音并不是他说的,而是由机器发出的。为了方便沟通,浙大请来了霍金的老朋友、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和霍金著作的中文译者吴忠超担任翻译,两位分别来自英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作为霍金的老朋友也参加了见面会。
    
    在1个多小时的见面会上,霍金只回答了不到10个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对他来说太普通,所以他的回答也相对简单平淡。接下来的自由提问就显得活跃了许多,霍金的灵敏反应也令记者们叹服。比如有记者问:残疾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无影响时,翻译一说完,霍金的“机器”立刻发出了“NO”的声音,引来了大家的一片笑声。
    
    因为交流不方便,后面的问题主要由霍金的几位老朋友回答。也许是多年故交,霍金时不时会为朋友们的话而微笑,有时还会“插嘴”,说上几句。在他朋友们的眼里,霍金是个“喜欢旅行”、“喜欢热闹”、“爱跟人争执、对自己观点十分顽固”的人。尽管他身有残疾,但他的精力却十分旺盛,丘教授笑着说:“前天到饭店去看他,我们从早上9点一直谈到下午5点,我都累了,可他却不累。”
    
    据丘教授介绍,对于杭州,霍金并不陌生,因为早在文革时期,他的父母就来过杭州,并带回了一块丝织的西湖图景,给霍金留下了深刻印象。1985年时,霍金曾来华访问,到过北京故宫、登过长城,但没来杭州。据说,这次霍金来杭,曾向朋友们表示希望能独自在西湖边走走。为此,浙大特地为他在香格里拉饭店安排了面向西湖的房间,尽管这几天,他还没来得及游湖,但每天眺望西湖,仍令他十分满意。
    
    据介绍,霍金将于今日在浙大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弦理论会议开幕仪式,并在会上作学术报告,15日,他将作一场名为《膜的新世界》公众演讲,并被授予浙江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杭州日报记者胡海燕 )200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