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开幕

发布时间:2002-08-13来源:


    
    第二十三届国际鸟类学大会今天上午在京开幕。来自各国的近千名鸟类学科学家将在为期6天的会议中,就当前国际鸟类学的前沿课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国际鸟类学大会创办于1884年。每4年举办一届,是最高级别的鸟类学学术会议。这也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
    
    我国是鸟类资源大国,有众多珍稀特有鸟种,是国际上鸟类研究与保护的重点地区。我国科学家在鸟类学方面的工作也正越来越受到国际鸟类学界的重视。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郑光美教授说,这次大会在北京召开,意味着国际鸟类学界对我国鸟类学研究的认可,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鸟类学界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为中国鸟类学研究和鸟类保护带来新的提高。
    
     据本次大会秘书长、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许维枢教授介绍,本次大会将充分展示国际鸟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课题,是当代鸟类学学术水平的大检阅。此次参加会议的外国科学家有700余人,分别来自美、英、法、德、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几十个国家,中国专家有200余人。提交大会的报告和论文达800余篇,其中包括10份大会学术报告和40组分会学术报告。
    
    在本届大会上,我国科学家将首次在国际鸟类学大会上做大会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周忠和报告的题目是《中生代鸟类起源的研究》。许维枢说,中生代鸟类研究对揭示鸟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在此领域国际领先。
    
    本次大会还将举行3个卫星会议,即国际鹤类、松鸡及雉类学术研讨会。中国中生代鸟类化石展等活动也将在大会期间举行。本次大会还将为各国鸟类学家开辟10条观鸟路线,分别是西藏、云南西双版纳、四川卧龙、甘肃莲花山、陕西洋县、黑龙江扎龙、北京松山、香港米埔、上海崇明岛、河北北戴河。据悉,各国专家报名踊跃,超过预计接待人数。 (记者马晓中 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