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希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跨学科交流。一些科学家指出,跨学科交流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出席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科协2002年年会的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本届学术年会秘书长马阳说,如果说20世纪是学科越分越细的时代,那么21世纪则是学科综合、从整体上研究问题的时代。譬如生态问题,既与生命科学有关,也跟动植物学有关,还跟农学、经济学关系密切。科技发展的这一新特点,使任何学科的科技人员都不能关起门来搞研究。
9月8日结束的这届年会,参加人数、提交的论文之多,涉及学科领域广,均创下历届年会之最。马阳认为,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参加学术会议,正反映了当代科技人员渴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揭示出当代科技研究由“分”向“合”的客观发展规律。
本届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以“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与对策”为主题,其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和大规模的特点,适应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加强学术交流的客观需要。
刚参加了世界数学大会的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马志明告诉记者,他参会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其它领域的发展情况。中科院院士秦伯益认为,可持续发展这一会议主题是中国科技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应该到会上来讲讲自己的看法,希望和大家进行交流以得到新的启发。
本届年会的一大特点是,与会者除了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之外,还有不少人来自企业。马阳认为,这一现象说明现在的企业领导人也意识到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科研人员掉队。
马阳介绍说,自1999年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举办以来,学术年会已成为一种制度。作为世界最大的科技团体,中国科协自办会开始,就力图通过办好学术年会对过去专业性小会议过多的情况进行整合,以高水平的学术年会来取代数量众多但低水平重复的会议。从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来看,年会已初步成为中国广大科技人员进行跨学科交流的高水平平台。 (余斌 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