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浙大学子住得最宽敞

发布时间:2002-10-22来源:


    从本月初开始,新落成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陆续迎来了6300余名从各校区搬来的二年级学生和6000余名一年级新生。这里不仅有崭新的现代化校园,还有温馨如家的学生村。
    
    紫金港校区学生村是省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24幢学生公寓和1幢综合楼组成,能容纳学生1.3万人。它的建成,使得浙大学生宿舍的人均建筑面积从三年前的6.28平方米增至10.5平方米,在全国高校中名列榜首。
    
    社会化改革使公寓建设提速
    
    2000年初,浙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剥离校机关,改制成浙大新宇集团公司。这一社会化改革,使浙大公寓建设和改造速度迅速加快。三年来,学校不再投入资金,全部由新宇公司自行筹集、投入资金4.2亿元,开发建设了包括紫金港校区学生村在内的新型学生公寓31万平方米,改造装修了旧学生宿舍13万平方米,超过以往历年来学校建造和改造学生宿舍面积的总和。目前,浙大新建学生公寓面积已占全校全部学生公寓面积的74%,学生住宿条件大大改善,大多数学生都已享受到4人一间的公寓。
    
    在紫金港新校区,4人一间的学生公寓都有阳台、卫生间、电话,还有宽带和有线电视接口,并全部配齐了多功能家具。学生村还引进了供热系统,保证公寓24小时有热水供应。学生村内从超市到邮政、银行,从理发到洗衣、维修,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学生不用出村便能满足生活的全部需求。
    
    社区化管理让学子健康成长
    
    在紫金港,除了上课,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学生村内,社区化的学生村对传统大学的条块管理模式形成了强烈冲撞,寝室成为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最小细胞。紫金港学生村现有的学生公寓,被划分成5个学园。学园的名称沿袭中国古代书院的“古风”,分别命名为白沙、丹阳、碧峰、紫云、青溪。发达的现代网络技术将每个学园甚至每个寝室都连成了网上社区。学园的管理者,则成为融传统的学生工作、思想政治、素质拓展、勤工助学等职能和后勤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人员。一些学院的学生辅导员被安排在学园担任这项工作,他们说,这是个多重角色,既是班主任,又是心理医生、学习督导兼宿舍管理员。
    
    社区化的宿舍管理,使学生公寓不再仅仅是学生的一个生活场所,也是他们提高全方面素质的学习场所。据悉,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学生村内的五大学园均设立了学生活动室、阅览室、健身房等文体设施,优良的软硬件使浙大学子健康成长。 (通讯员周华 记者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