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高教管理

中国化学会喜庆七十华诞

发布时间:2002-11-02来源:作者:10332


    22位青年化学家分获青年化学奖和CCS-BASF青年知识创新奖
    11月2日,中国化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大学举行。300余位化学家聚首杭城,喜庆中国化学会七十华诞,回顾与展望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选举产生化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在庆祝大会上,学会宣布了2002年度青年化学奖和青年知识创新奖的获奖者名单,出席大会的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中国科协副书记冯长根、中国石化总公司总裁王基铭、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佛松等为冠会忠、宗保宁等12位青年化学家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另有周鸣飞等10位获得2001年度青年化学奖的获奖者也在今天接受了颁奖。
    中国化学会作为我国发展化学科学技术的重要社会力量,承担着普及、推广、繁荣与发展化学科学和技术的任务。目前化学会拥有七个学科委员会和十五个专业委员会,学会主办公开发行刊物就有19种,其中英文刊4种,年刊出论文近5千篇。年发行近50万册。2000年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共有56种,其中有化学会刊物9种,占16.07%,有9种刊物被SCI收录,9种期刊进入国家“中国期刊方阵”。
    白春礼院士以中国化学会执行理事长的身份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题为《中国化学的发展和中国化学会的进步》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自1932年学会建立以来几代中国化学科学研究者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化学研究,已从不可控的碰撞反应扩展到定向、可控和高选择性的反应或分子剪裁;研究的对象,已从简单体系扩展到复杂体系,从无机扩展到有机和生命系统,从晶态扩展到非晶态,从正常态扩展到临界和超临界态;研究的化学过程,已从平衡态逐步转向非平衡态,从慢反应发展到快和超快(如飞秒)过程;研究的尺度,已从宏观向下延伸至单分子和单原子,向上延伸至介观(纳米尺度)离子和分子、离子聚集体;研究的视界,已从国内扩大到国际,从点扩大到面;研究的指导策略,不仅兼顾了短期和学科自身的利益,而且逐渐重视长远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白春礼结合中国国情,对新世纪中国化学学科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所面临着诸如: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希望化学家们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其中的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上述研究所涉及到的若干基本化学问题及交叉学科领域,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化学研究的新方向,成为我国化学家有所作为的突破点。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金”和“青年知识创新奖”是化学会设立的10个奖项中的二个非分支专业学科奖,前者是1982年第四次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倡议下,于1983年起设立的,这在我国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是一个创举。这一奖项面对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化学工作者,每年评选奖励10名。白春礼院士就是得奖的青年学者中的一位。“青年知识创新奖”由德国巴斯夫公司与学会自2001年共同创立,今年首次颁奖。这是一个为奖励45岁以下,在国内独立完成有突出创新成果的中国青年化学工作者而设立的奖项,奖金额的20%奖励个人,80%作为获奖人的科研项目经费,要求完成相应的研究及项目论文。
    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除系列与理事会换届相关的活动安排之外,大会还安排了系列以21世纪化学学科的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3日上午,徐光宪院士将做题为“21世纪是信息科学、合成化学和生命科学共同繁荣的世纪”的报告。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阙端麟、浙江大学副校长程家安和省化学会会长郑小明等出席开幕式。 (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