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城举办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盛况,让我们在感受素质教育魅力的同时,也为莘莘学子执着创业的一番热忱感怀。
大学是冶炼人才的熔炉,是学子创业的摇篮。推进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挑战杯”竞赛正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挑战自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起飞,有的甚至还掘取了“第一桶金”。
“挑战杯”竞赛已举办三届,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广。经过市场的洗礼,学生创业开始走向理性与成熟。这既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契机,也有助于技术、资本与市场的进一步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创业计划竞赛,受到了企业界的追捧,吸引了近亿元风险资金。投资商之所以“一掷亿金”,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与人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需要的正是这种合作精神。
创业计划竞赛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科技和管理知识的新课堂,也成为各方专家和企业家交流学术观点,推动科技成果孵化的一个载体。长期以来,众多高等院校把科研水平导向视为科研的最重要的导向,忽略了市场需要导向。改变这种状况,科技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从而大踏步地走向社会,让“科技之花”处处绽放。从这个意义上讲,用高校的先进技术吸引风险投资,用社会化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无疑将续写科技工作者学术活动新的篇章。
进行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两条腿走路”的人,不仅要“学有所成”,更要“业有所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王国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