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毕业生招聘会传递信息

发布时间:2002-11-22来源:

当场测试签约 用人门槛增高
    
    ——节奏加快当场签约
    
    昨天上午,招聘会开幕不到半小时,一位浙大研究生就当场与上海教育学院签了约。到了下午,一些工科类的本科生也陆续开始签约。来自深圳、上海等外地企业一边筛选简历,一边就借附近的学校教室、食堂、宾馆当场搞起了笔试、面试,连晚上的时间也用上了。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人事经理说:“招聘也要讲究成本,对看好的人才,我们要争取第一时间抛绣球给他!”MSI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做法格外新鲜,工作人员对简历作了筛选后,当场就给学生发放工程测试卷,里面既有电信专业问题,也有智力测试,一位应聘学生说:“有点真刀实枪的感觉了!”
    
    ——门槛见涨简历难投
    
    会场里,不时听到应聘学生这样的对话:“唉,转了一圈,才投出一份简历。”也许是觉察着大学生就业高峰的来临,许多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门槛也随之见涨。上海“一汽大众”公司的摊位前张贴告示:“只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的摊位前门庭若市,一家省内某院校的研究生上前递简历,居然也被“拒收”,对方的理由是:“我们研究生的名额早已满了。”
    
    ——电信师范岗位仍热
    
    此次有580多家单位来浙大招聘,最受学生青睐的还是传统的一些国内外大企业和软件公司,像电信、自动化等应聘岗位非常热。此外,学校岗位也被学生们看好。
    
    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希望借本报提醒广大学生: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求职心态要放平,要结合自己专业和实际情况,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但也切忌盲目投档。接下来,在杭高校有一系列的就业招聘会要登场,把握时机,有备而战才能笑到最后。
    
    (记者王慧华 实习生劳国强 宋意丽) 200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