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职工住房现状及原因

发布时间:2002-12-04来源:

据校房产部调查统计,浙大教职工目前居住的条件与可享受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教授不足面积超过40平方米,其余人员均在20—40平方米。从校区来看华家池情况较好,玉泉、西溪的矛盾更为突出,总体平均每人差30平方米以上,按货币化补贴要求需6—7亿资金。
    住房瓶颈未能缓解的原因
    1、住房建设速度与学校发展速度不适应,每年新进人员400人,博士后100人,而每年纯量增加不到120套。
    2、职称的晋升高校的特点是职称晋升快,每年正高职晋升就近二三百人,加上副高、中级每年有800—900人,职称晋升后,可享受住房标准相应提高了。
    3、教师住房观念不解放,校外有住房也不愿意去,这样使学校解决教职工住房的路子变得十分狭窄。
    4、近校区除华家池还有少量空地外已无空地,要改善教工住房条件只能依靠拆旧盖新来进行,成本高、周期长、可增面积少、拆迁难度大,规划控制越来越严(绿化、配套用房、景观分析)环境所限,每次搬家只能改善一二十平方米,无法根本改善。
    5、新校区有较多的存量土地可以建房,但大市政无法到达,不敢动工,地块不成熟,会给职工带来不便。
    6、货币化补贴未到位,我校货币化补贴将根据杭州市属地标准进行,我校的财政渠道是教育部及浙江省,但能下拨多少经费至今未落实,浙江省事业单位也一直未动,教职工无法利用这笔资金来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