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浙江大学两次迎来国际贵宾,广受学界内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8月16日,“轮椅上的科学大师”、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这里为公众作题为《膜的新世界》的演讲:10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到来,接受浙江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有一个细节引起不少人的兴趣,浙江大学送给这两位贵客的礼物,都是一种如彩色照片般逼真、鲜艳的丝织画,画面分别是“霍金在杭州西湖”和“安南在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主任徐有智说,当时学校之所以选择这份礼物,不仅因为它代表了杭州“丝绸之乡”的特色,更因为这是采用浙江大学首家研发的数码丝织技术制成的,很有纪念意义。负责设计、制作这两幅数码丝织画的韩容副教授,仍记得当时赶制这两件特殊礼物时的情形。以数码丝织手段再现彩色照片的效果,技术难度极高,在国际上也是创新成果,特别是做人像画,人物脸部需要有细腻的明暗对比、生动的表情,还原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而这一切
都依靠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红、黄、蓝、绿、黑、白等有限的几种丝线,经纬交织,点阵交错,表达上万种色彩层次。为了取得最佳的表现效果,韩容在电脑上反复计算、调整,在织机上几次试验、修正。她说,像这样的工作量,如果依靠传统的丝织技术,至少需要10个技术人员、花费一年以上时间;而如此接近自然的丰富色彩表现效果,采用传统技术很难达到。
独特的数码丝织画果然给贵宾带来了惊喜。当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将丝织画赠送给霍金时,这位科学家的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据说霍金夫人也特别欣赏这幅画,临回国前托运行李,不忍心拆除精美的镜框,这幅“大家伙”就这样被运回英国剑桥。向安南赠送礼物前,画是用红绸蒙着的,潘云鹤校长悄声向安南作了介绍,在现场的人们注意到,安南流露出兴奋惊喜的神色。
通过这两份特别的礼物,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数码纺织新技术。
浙江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颜钢锋教授介绍说,早在1978年,浙江大学就开始研究将计算机技术用于纺织业,并与有名的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合作,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尝试。如今,运用成熟的CA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化管理,数码纺织系统工程已包括数码提花、数码印花、数码染色及虚拟设计和制造等,将信息技术的活力注入传统的纺织业。
在欧美等国,采用棉纤维等原料,运用数码纺织技术生产的装饰画、棉织毯、床罩枕套等床上系列用品已是家居时尚;而以桑蚕丝为原料制作数码丝织工艺品,浙江大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领先,它的织造密度更高,每平方厘米内的经纬交织点达两三万个,因而画面能表现的颜色层次较传统技术提高了100倍,充分表现图案质感和笔触。
目前,浙江大学已与中国轻纺城集团合作,在浙江绍兴建立了这项技术的应用示范企业———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产业和科研之间距离更接近了。
数码纺织技术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和高速、低成本优势,制作个性化的纺织品。像赠送给霍金的丝织画,素材是当时霍金在杭州西湖游览时记者拍摄的数码照片,赠送安南的那幅,由他的资料照片和浙江大学校园景观合成,在此基础上可作各种修饰修改。韩容副教授介绍,目前他们已和国内几家婚纱艺术摄影公司合作,新人们的结婚照从网上传来,不多久就能变为一幅华美典雅的丝织画。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从网上选取中意的图案,或者自己动手设计,然后经数码纺织系统的加工,完成个性化的纺织产品,纺织品消费将变得充满创意和趣味。
(人民日报记者 江南)2002年12月18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