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等单位探明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方向

发布时间:2003-01-22来源:


    日前,由浙江大学、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特提斯东段天然气富集区构造特征与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项目组通过对特提斯构造带多个演化阶段的研究,指出特提斯北缘盆地群是世界上重要的巨型天然气聚集区,塔里木盆地是该聚集区的一部分;同时该研究还明确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方向为盆地西部新月形天然气富集带,以库车、塔西南、南天山南缘西段冲断带为主,包括塔东地区的英吉苏凹陷。
    
    据了解,特提斯构造带是指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带,是欧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略呈东西走向的宽阔古海洋,最终闭合消亡形成现今大陆上的巨型构造带。它不但记录了特提斯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而且也记录了欧亚大陆、冈瓦纳大陆和其间陆壳碎块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汇集拼合、隆升的地质过程。特提斯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对该区的盆地形成和发育起到控制作用。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塔里木盆地与中亚的卡拉库姆盆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等从中生代以来都属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这几个盆地具有相同的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相近的成盆构造背景,相似的盆地类型、有机质类型、圈闭形成机理和成藏动力学过程。在整个中生代时期塔里木盆地与中亚地区的盆地是相连的,在中新世才被帕米尔突刺分开。塔里木盆地是中亚天然气聚集区的一部分,具有形成大型气田的地质条件。
    
    本次研究表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的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及盆地类型都受到特提斯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及特提斯洋海侵的控制,其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弧后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侏罗纪-老第三纪早期的弧后伸展断陷和坳陷盆地阶段、老第三纪晚期以来的再生前陆盆地阶段。
    
    研究人员发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对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天然气富集条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印藏碰撞使塔里木再生前陆盆地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形成塔里木盆地前陆冲断带,发育大型中新生界挤压构造带和背斜圈闭,为天然气的聚集提供聚集条件和成藏动力;其次,受南方特提斯洋季风的影响,早中侏罗世沉积时期塔里木盆地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植物十分茂盛,为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生烃母质;再次,第三纪特提斯洋的海侵事件在塔里木盆地形成了很厚的膏盐层,为天然气的成藏提供了很好的盖层。
    
    此前据预测,塔里木盆地蕴藏的油气资源约占我国西部油气资源的50%。专家认为,由于塔里木盆地是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演化形成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探索,比如油气资源的探明率尚不到6%,至今还未找到与盆地相称的大油田。此次研究成果的取得,为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导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而且本项研究也表明,加强特提斯北缘盆地群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探。
    
    该项研究由浙江大学、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日前出版的《科学通报》上。(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