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诞生中国首辆气动汽车燃料用空气不用石油

发布时间:2003-02-18来源:


    在浙江大学的一个旧车棚里停放着一辆银灰色昌河6座面包车。它和我们正常看到的面包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它的后座上架着4个和医院里的氧气瓶一般大小的罐子,车身上刷着醒目的几行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特中国研究基金”,“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汽车”。它的主人、浙大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鹰教授昨天对记者说:“这是中国第一辆气动汽车,我恨不得明天就让全中国都用上它。”
    
    1998年,法国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气动汽车。1999年底,浙江大学的气动汽车课题组成立了。它包括4名教授(全部为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1名工程师,3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一共13人。
    
    羊年春节前夕,陈鹰给直接参与组装的博士们下了死命令:“不开动汽车不能回家过年。”除夕那天,博士们发动汽车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据博士生刘昊介绍:这辆车开动时加速很快;引擎噪音比一般轿车小,只有70分贝左右;停车只要一关阀门就行,等红灯的时间就不会耗能了;汽车爬坡不成问题,就是速度比较慢。
    
    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速度是它是否能被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理论上说,浙大研制的这辆气动汽车如果车速限制在每小时50公里,将能够持续行驶200公里;如果放开速度行驶,时速可达110公里,但那样气体消耗较快。“气动汽车还是一种全新概念车,车牌都领不了。没有车牌,它连马路都不能上,只能在校园里转悠。我们正为这事发愁呢,”陈鹰微微皱眉:“但是这种车作为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是最好的。如果推广开来,我们的城市空气质量将得到很大的改观。”
    
    到底是燃油汽车安全,还是背着大气罐的气动汽车安全?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气罐总是最容易爆裂的。但是,车上造价高达3000元/只的气罐,让人可以完全打消气罐不安全的猜测。
    
    陈鹰告诉记者:现在安装于气动汽车上的压缩空气罐,每个能储存50升的压缩空气,其大气压力达到300个大气压。在这样的大气压力下,为了避免压缩空气罐受到撞击时像炸弹一样爆炸,研究者们采用了碳纤维作为气罐罐体材料。用这种材料做成的气罐,遇到问题顶多是罐体破碎,空气漏出,而不会出现危险情况。
    
    记者屠千嵋 《青年时报》2003年2月1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