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一等奖已连续4年空缺,如今大奖终于评出,欣喜之余,人们难免心存疑虑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蒋锡夔院士今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为5年来摘取我国基础研究大奖第一人。5年期待,一朝还愿,欣喜之余难免会有人疑虑:会不会是有关部门为早日推出一等奖得主,无奈拔苗助长,降格以求?日前记者在采访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后发现,此番担心实属多虑。
据科技部1999年12月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学技术四项大奖之一,每年评审一次。其奖励对象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即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胡晓军介绍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结果须向社会公布,异议期为30日。对经公布没有异议者,方可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国家科学奖励委员会及其各评审机构的评审会议须有2/3以上委员参加,其一等奖须由到会委员2/3以上才能通过。
胡晓军指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年空缺,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人们的各种猜测可以理解,但正是为了维护科学的权威性,评审委员会坚持按照有关标准评选,实事求是,绝不降格。2002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奖励办)又对原有的评审程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首次将形审合格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在“国家科技奖励网站”公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改革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方式,取消函审,采用请项目完成人自愿到会答辩的方式,使评委之间、评委与项目完成人之间直接交流,避免了函审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审工作更具客观性;首次请国际同行知名专家初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写书面评审意见,并将这些意见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该项目的参考等。
“如发现异议如何处理?”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胡晓军进一步解释说。凡对涉及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出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对实质性异议,推荐单位或推荐人接到异议通知,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送奖励办审核,必要时,奖励办将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国家对科技奖励标准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对项目的创新程度、难度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衡量指标。且参评委员均是经严格挑选,代表着各个专业领域的最高水平,对申报和答辩中所暴露的每一个疑点都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直至获得满意的答复。”胡晓军认为,经过这样的评审程序,作假几乎不具备可能。
蒋锡夔院士提出的“分子自由基域越”理论和“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现象及其定量分析”理论,是他领导助手们近20年潜心研究试验所得,均属我国科学家在世界物理有机化学领域的首次发现,其间连续多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曾被国内外论文引用上百次,而蒋锡夔也曾数次并被“AC?COUNS”等国际化学界最权威杂志邀请为其撰写论文。此次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评价颇高,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国家自然科学奖设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6年设立的中国科学院奖。至今已评选出27项(次)一等奖。
(记者晏燕)2003年3月1日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蒋锡夔院士今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为5年来摘取我国基础研究大奖第一人。5年期待,一朝还愿,欣喜之余难免会有人疑虑:会不会是有关部门为早日推出一等奖得主,无奈拔苗助长,降格以求?日前记者在采访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后发现,此番担心实属多虑。
据科技部1999年12月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学技术四项大奖之一,每年评审一次。其奖励对象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即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胡晓军介绍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结果须向社会公布,异议期为30日。对经公布没有异议者,方可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国家科学奖励委员会及其各评审机构的评审会议须有2/3以上委员参加,其一等奖须由到会委员2/3以上才能通过。
胡晓军指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年空缺,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人们的各种猜测可以理解,但正是为了维护科学的权威性,评审委员会坚持按照有关标准评选,实事求是,绝不降格。2002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奖励办)又对原有的评审程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首次将形审合格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在“国家科技奖励网站”公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改革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方式,取消函审,采用请项目完成人自愿到会答辩的方式,使评委之间、评委与项目完成人之间直接交流,避免了函审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审工作更具客观性;首次请国际同行知名专家初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写书面评审意见,并将这些意见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该项目的参考等。
“如发现异议如何处理?”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胡晓军进一步解释说。凡对涉及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出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对实质性异议,推荐单位或推荐人接到异议通知,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送奖励办审核,必要时,奖励办将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国家对科技奖励标准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对项目的创新程度、难度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衡量指标。且参评委员均是经严格挑选,代表着各个专业领域的最高水平,对申报和答辩中所暴露的每一个疑点都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直至获得满意的答复。”胡晓军认为,经过这样的评审程序,作假几乎不具备可能。
蒋锡夔院士提出的“分子自由基域越”理论和“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现象及其定量分析”理论,是他领导助手们近20年潜心研究试验所得,均属我国科学家在世界物理有机化学领域的首次发现,其间连续多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曾被国内外论文引用上百次,而蒋锡夔也曾数次并被“AC?COUNS”等国际化学界最权威杂志邀请为其撰写论文。此次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评价颇高,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国家自然科学奖设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6年设立的中国科学院奖。至今已评选出27项(次)一等奖。
(记者晏燕)200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