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构建技术合作与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03-03-17来源:


    
    三江环绕的宁波,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高新技术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很多技术来自浙江大学。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浙大校长潘云鹤对技术辐射、技术合作,给宁波市和浙江大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就在“三八”妇女节前一天,记者在北京国谊宾馆采访了正在出席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小组讨论的潘云鹤。
    
    潘云鹤首先谈了自己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谈了对中国制造大国的看法。最后把话题引申到科技辐射和科技合作问题上。潘云鹤介绍说,浙江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其规模居全国第二位。近些年,我们本着高水平强辐射的发展模式,紧密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合作,把技术辐射出去,搞联合型经济。他介绍说,这些年,浙江大学产生了大批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成果变成生产力,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宁波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对像浙江大学这样的拥有高新技术的院校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1999年,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以后,双方的科技合作保持着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举行了“浙江大学百名教授宁波科技行活动”、“宁波市—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领导协调会议”等一系列活动;双方共建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网络与软件学院宁波分院”已经完成了第二期招生;“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楼也已进入施工阶段;浙江大学系统优化技术研究所宁波数字智能所、杀虫真菌孢子乳悬剂的创制、中试与产业化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已经落户宁波。由于双方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宁波市企业界和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的积极参与,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潘云鹤认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应该由国家、地方政府和民间共同来搞,形成完整的创新网,浙大和宁波市的友好合作,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本报记者 王翰林)200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