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江坪
苏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感到,他并没有离开。他对新闻工作的支持,对后辈的关怀,对故乡的热爱,一幕幕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心里。
我与苏老有着多年交往。苏老为浙江日报作过多篇诗文,还为晚报创刊题写了诗词。我们多次书信往来,也曾与他同游杭州。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日报副刊开辟《寄语故乡》专栏,我向他约稿时,就建立了忘年之交。1989年金秋,苏老来杭州参加浙江大学校庆,我和我爱人谭丽娟去浙大专家楼看望,年近九旬的苏老,见到我们十分高兴,谈笑风生,妙语连珠,问及浙江近况,也了解我们家庭生活。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又陪苏老浏览了杭州市容,还登上了当时省城的最高建筑,27层的杭州大厦,鸟瞰这座历史名城的新貌。苏老离开杭州后,不到一个星期,就从北京给我寄来一封信,并附诗作《故乡之游》两首,其中写道:“饱看家乡山与水,轻车游舫未曾闲。巨钟有字经千帙①,残柳无莺菊万盘②。何代瑶琳留胜景,当年严子钓清滩。南寻禹穴兰亭远,犹自依依欲不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情感。20世纪90年代初,我准备出版散文集《我们的圣人》,请苏老作序,他又在公务繁忙之中,写来了洋洋千言的文章,充满着前辈关怀后辈、热心育人的赤诚之心。
晚报推出“约会院士”专栏,我写了一版文章《敬礼!百岁苏老》,表达了后辈对前辈的崇敬。苏老百岁诞辰的庆祝活动我也参加了。苏老热爱校园、献身科学、严谨治学、刻苦勤奋的优秀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难忘苏老
■记者王德仁
本报日前报道了浙大数学中心聘请苏步青先生为该中心名誉主任的消息,得知苏老逝世,该校从事微分几何研究的许洪伟老师说,苏老是我导师的导师,他是浙大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许洪伟说,苏老对浙江大学贡献很大,他在浙大工作了20年,晚年也多次来浙大指导工作,给了后辈很多的鼓励。苏老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前年,为了庆祝他百岁华诞,浙大和复旦大学都召开了有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浙大数学中心聘请他担任名誉主任,也是校方力争在新世纪初把浙大数学学科推向世界一流的一个举措。
昨天,许老师难抑悲伤,他哽咽着对记者说,苏老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驻在我们心中。
(2003年3月19日)
苏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感到,他并没有离开。他对新闻工作的支持,对后辈的关怀,对故乡的热爱,一幕幕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心里。
我与苏老有着多年交往。苏老为浙江日报作过多篇诗文,还为晚报创刊题写了诗词。我们多次书信往来,也曾与他同游杭州。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日报副刊开辟《寄语故乡》专栏,我向他约稿时,就建立了忘年之交。1989年金秋,苏老来杭州参加浙江大学校庆,我和我爱人谭丽娟去浙大专家楼看望,年近九旬的苏老,见到我们十分高兴,谈笑风生,妙语连珠,问及浙江近况,也了解我们家庭生活。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又陪苏老浏览了杭州市容,还登上了当时省城的最高建筑,27层的杭州大厦,鸟瞰这座历史名城的新貌。苏老离开杭州后,不到一个星期,就从北京给我寄来一封信,并附诗作《故乡之游》两首,其中写道:“饱看家乡山与水,轻车游舫未曾闲。巨钟有字经千帙①,残柳无莺菊万盘②。何代瑶琳留胜景,当年严子钓清滩。南寻禹穴兰亭远,犹自依依欲不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情感。20世纪90年代初,我准备出版散文集《我们的圣人》,请苏老作序,他又在公务繁忙之中,写来了洋洋千言的文章,充满着前辈关怀后辈、热心育人的赤诚之心。
晚报推出“约会院士”专栏,我写了一版文章《敬礼!百岁苏老》,表达了后辈对前辈的崇敬。苏老百岁诞辰的庆祝活动我也参加了。苏老热爱校园、献身科学、严谨治学、刻苦勤奋的优秀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难忘苏老
■记者王德仁
本报日前报道了浙大数学中心聘请苏步青先生为该中心名誉主任的消息,得知苏老逝世,该校从事微分几何研究的许洪伟老师说,苏老是我导师的导师,他是浙大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许洪伟说,苏老对浙江大学贡献很大,他在浙大工作了20年,晚年也多次来浙大指导工作,给了后辈很多的鼓励。苏老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前年,为了庆祝他百岁华诞,浙大和复旦大学都召开了有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浙大数学中心聘请他担任名誉主任,也是校方力争在新世纪初把浙大数学学科推向世界一流的一个举措。
昨天,许老师难抑悲伤,他哽咽着对记者说,苏老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驻在我们心中。
(200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