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重金报考总裁班——记者目击浙大首届EMBA班开学第一天

发布时间:2003-03-30来源:


    昨天上午,环境清幽的浙江大学邵科馆门前一下子停了10多辆豪华轿车,其中不乏有超长豪华型的“宝马”,再抬头一看,“浙大EMBA班开学”的大红横幅飘在上空,几位夹着书本的年轻学子匆匆走过,忍不住驻足观看:哦,这不是“总裁班”开进校园了吗?
    
    在邵科馆的一间会议室里,浙大首届EMBA们经过简短的开学典礼后,于上午10时开始了他们入学的第一课。35位学员,喝着咖啡、品着茶点,随意地围坐在一起,听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开讲“人力资源管理”。
    
    从他们的课表上,记者发现,浙大安排给他们上课的大多数非“本土教授”,受邀的国内名家如吴敬琏之名流,且大多数还带“海归”背景,一位教授头衔的后面往往附着“在美国沃特商学院获MBA、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刚刚从英国剑桥大学结束多年研究回国”等多种注解。用浙大老师的话说,这正是EMBA吸引人之处。根据教育部规定,EMBA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硕士层次的管理教育,各单位办班时,每一期受聘的海归教师不得少于三分之一,教师名单要上报国务院学位办。
    
    作为我省首次出现的“EMBA”新名词,大家好奇它究竟“学什么”,昨天,浙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重鸣是这样向学员解释的:“哲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你把死记硬背部分忘掉后剩余的那部分东西。它指明了我们培养EMBA的3个方向,一是创新理念,二是战略思维,三是全球视野。”
    
    精英课堂,听课券自然卖出了天价。据介绍,浙大首届EMBA班开出了两年20万元的学费。按学员每两个月一次、每次8天的集中培训,每天学费就高达2000多元。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员们的“共同性”,即大多数是企业界的“老总级”,也有少数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温州金狮啤酒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海狄昨天在开学典礼上,这样解释自己的“求学动机”:18年前,我从浙大化工系毕业;18年后,我白了少年头重返课堂充电。5年前我已经读过台湾一大学在上海开设的EMBA班,感觉效果非常好,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但知识更新是很快的,我期待再一次融入一个高层次的“精英团队”里实现头脑碰撞,学有所得。但也有人士表示,EMBA课堂集聚的“高级人际圈”也是吸引人们重金报考的一个因素。
    本报记者 王慧华 20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