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点半,整个杭城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世贸中心50个人的身上。浙江省今年的首次高级别论坛会议——“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这里开幕。
●“政府与市场在信息化中的分工”是本届论坛的主题。在开幕式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也着重强调了信息化对城市市政、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昨日世贸中心共迎来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浙江省、杭州市的党政领导以及全国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代表及IT业界人士共500多人,他们在开幕式后竖耳聆听了刘鹤与经济学家张维迎关于中国信息化道路以及信息化中的信用问题的演讲。
●昨天下午,刘鹤还与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家在世贸中心进行对话,在同时举行的城市信息化论坛中,杭州、北京以及几家信息化企业的代表各自交流了城市信息化的经验。
●今天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将出席论坛,并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演讲。下午,国务院信息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技术质量检验局四部委将对杭州市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和质监局四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工作进行验收。一旦验收成功,杭州市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企业基础信息互连的城市。
现实——城市信息化,杭州已经做了什么?
◆有线通信:由光纤同轴混合网和宽带城域网构成的杭州现代化信息网络已正式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杭州电信和杭州网通“两环支撑”的宽带信息骨干传输网络架构。到2002年底,出口总带宽达到1.75G,杭州市主城区80%以上的居民家庭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用户总数超过20万。基本实现了“千兆到小区、百兆到楼层(单元)、十兆到家庭”。
◆无线通信:近年来杭州市移动通讯发展势头迅猛,至2002年底,全市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91万户,全市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3部;小灵通用户达到46.6万户。
◆四大数据库:目前,杭州市已建成了以规划局、房管局、土管局为基础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统计局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数据库”等政府数据;以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质监局为基础的“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等企业数据;以劳动局、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地税局、国税局、公积金中心为基础的“人口基础信息库”,以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基础的“居民信息库”等个人数据库。
◆互联互通:今天下午,国务院信息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技术质量检验局四部委将对杭州市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和质监局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工作进行验收。一旦验收成功,杭州市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企业基础信息互连的城市。
目标——城市信息化,杭州应该做些什么?
◆网络基础建设:基于有线和无线通信的网络。在光纤同轴复合网、宽带城域网和高速宽带无线网络的基础上,构建城域信息网络平台。
◆数据资源:基于业务流的真实数据。通过各种业务流的分析、梳理和互联互通,建设准确、完整、实时更新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数据库。
◆智能卡: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各类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基础上,最终以智能卡为载体实现所有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是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政府内部办公业务和外部办公业务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全面提高办公决策、城市运行监管、政府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电子商务是在建设网上统一支付平台,完善同城电子商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电子商务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形成发达的B2B、B2C电子商务,实现“一卡在手,消费不愁”。
◆实现安全认证机制: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获取性和授权使用。
◆建立安全的清算体系:使得银行卡支付、电子现金、电子支票以及电子资金转账、微支付等国际通行的网上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投入实际应用。
◆制定技术和管理的各项指标和规范:建立构筑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
◆组织体系:建立城市信息化产业的各类人才队伍和组织机构。
想象——城市信息化,如何改变我们未来?
记者挑选了三个典型的信息化名词,依据它们,对未来的信息化生活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智能卡:以往我很羡慕香港同胞,因为那里市民用一种“八达通”卡就可支付搭乘巴士、轮船、火车的费用,不仅如此,停车、吃饭、冲洗照片、购物的费用也可以刷“八达通”,可谓一卡在手,走遍香港。可再过不久,我将拥有一张比“八达通”更神通广大的“社会保障卡”。
杭州“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启动后,现在市民只要拥有一张“社会保障卡”,就可以实现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公安、卫生、教育、公积金等信息查询。今后全面贯通后,“杭州市民一卡通”将涉及公安、工商、地税、民政、劳社、公积金、卫生、教育等十多个领域。
◆数据互联互通:以前办事或者是报名,让我觉得最麻烦的就是填表格了,而且填来填去都是一样的内容:姓名、性别、籍贯等等……这种重复劳动简直就是侮辱我的智力!
不过今后各政府部门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事情可简单多了。我去考律师,报名时不用填个人资料,我只要把我的名字报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一输入电脑,就从网络上调出了我的个人资料———上次我在派出所登记时填的数据,一联网,就省去了我再四处登记的麻烦。
◆电子政务:我要投诉、我想咨询、我有建议想向政府提议……但特服号码多得不得了,12345、96315,还有各种政府部门颁布的电话号码,等我把这些数字搞清楚时,说不定我已经把想说的事情都忘了!
而今后,我只要连上杭州市政府的门户网站,把我想说的事,用电子邮件或留言的方式告诉网站,网站便自动将我的申诉输入数据库,形成电子文件,流向特定的政府部门,速度快多了!
高见——城市信息化,听听专家怎么说?
1、关键词:定义: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基础设施和产业供给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条件成熟;环境和条件的准备充分。
2、关键词:升级
我国对信息化产业越来越重视,以前信息化工作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现在已经升级到了国家的最高层次,直接由国务院总理进行领导。这主要是因为:
◆信息化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最近出现的信息产业资本市场泡沫是周期性而不是结构性的。
◆信息化对世界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信息化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
3、关键词:重点
◆电信业市场应加强竞争和监管。
◆信息化的重点应用领域应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传统产业结构的改造和远程教育、医疗。
◆利用信息产业拉动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培养重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保障信息的安全。
◆营造适合信息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法律和市场环境。
◆加强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方面的探讨。
4、关键词:问题
◆信息化到底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已证明,信息化是紧迫的,是我们的必需品,而不是一只花瓶。
◆政府和市场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各应担当什么角色?
政府和市场应各司其职,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政府在高层次进行宏观指导,把握方向。
◆对于3G、NGN等几个重大新技术的判断,我们应该选择哪个?
选哪个,见仁见智。不过在选择时,应从市场规模、需求程度和战略意义来考虑。
◆信息化的安全问题。
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内部安全,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过,不发展、不创新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我们应注重发展与安全的平衡。
宣言——城市信息化,浙江的必然选择
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信息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确认识信息化的客观趋势,及时研究信息化的应对策略,主动把握信息化的实践进程,是顺应时势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我们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清醒地看到浙江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促互进,是浙江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必由之路,也是浙江争取在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省正围绕建设“数字浙江”,大力推进以政府、企业、城市为重点的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品制造业。本次论坛的举行,对浙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力推动,对浙江加快实现工业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报记者 崔博 章卉/文)200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