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子情系四川昭觉

发布时间:2003-05-07来源:


    
    最近,浙大师生捐赠的41台电脑经过一周时间的长途旅行,顺利抵达四川昭觉。昭觉县将利用这些电脑,建起全县规模最大的计算机中心——浙江大学昭觉县雏鹰计算机培训基地。
    
    目前,在昭觉工作的第四届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在为这批电脑做最后的安装调试。他们,从浙大来到昭觉,就像传递星火的使者,在这海拔2800米的高山上完成文明的接力。
    
    事情要从4年前说起,共青团中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采取公开招募和定期轮换的方式,动员和组织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贫困地区开展为期半年至两年的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医疗卫生、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从而形成接力机制。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从1999年起就加入了这一被称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行动,前后有23位在毕业班的本科生和在读的研究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和城市,经历他们一生难忘的支教生活。
    
    从2000年开始,浙大支教团就定点在四川昭觉县。面对破旧的房屋、昏暗的教室、叽嘎作响的桌凳,每个来支教的浙大学子大都经历了从“离开”到“留恋”的心理变化,是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留住了他们,不仅仅留住了他们,而且通过他们,使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一切开始牵动浙大几万师生的心。
    
    支教团的成员是流动的,一批走了,来了第二批。他们办起了一个以海拔高度命名的网页:www.2800.zju.edu.cn,网页上有他们跋山涉水去看望孩子们的身影,有彝族同胞纯朴的笑脸,有他们的课程表,还有他们用心记录下的对孩子的爱。他们期待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联接大山与世界,用科学文化来改变这里的面貌。他们的努力首先得到了浙大学弟学妹们的响应。2001年3月,浙大团委、学生会在浙大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浙大学生与昭觉孩子一对一助教扶贫活动,仅一天时间,全校就有798名同学报名参加捐助,希望承担昭觉县结对同学学习期间的全部学杂费。经过挑选,最终有60个集体和个人与昭觉两个希望班的60名同学结成“一助一”对子,长期帮助、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网络联接着全中国,长春、浙江省政府机关、浙江温岭中学、浙江柯桥中学西藏班、浙江桐乡市茅盾中学……还有在美国留学的浙大毕业生,在网页上看到昭觉的情况,都纷纷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共接到捐款14122元和4大箱学习用品。支教团的网页公布了每一笔开支的细账表,为的是不辜负每一颗善良的心。
    
    有更多学生给支教团去信,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大学4年弹指一挥间,在我又要选择何去何从的时候,无意间打开了你们的主页,竟然发现了我一直心以为念的这片广阔天地。那份尘封已久的向往一下子就变得那么清晰,我志愿加入青年扶贫接力计划,去那可爱的凉山体验生活,传播知识。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我也需要这样一份独特的经历。”
    
    (单泠)200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