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发布时间:2003-06-02来源:


    ■大家更讲卫生了
    
    通讯员 徐波
    
    凡是去过浙大城市学院的人都会对这所宽敞而整洁的校园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笔者走访了这所高校,发现因为非典,学校师生员工的卫生观念和习惯大为改变。
    
    笔者进入城市学院的学生食堂时,员工们正在搞卫生,有的在擦餐桌,有的在拖地板。食堂规定,每日必须拖地3次,每次先用热肥皂水拖一遍,再用消毒水拖一遍,这样既消了毒又除去了消毒水刺鼻的气味。在这里,以往只是规定打菜的服务员必须戴口罩,而现在所有员工都戴上了口罩。
      
    教室和宿舍是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学院规定,教室和宿舍等公共场所必须一日清扫4次,以保洁净。笔者走进教学楼和寝室楼,只见走廊地面光亮如镜,教室和寝室窗明几净,令人爽心悦目。在学生公寓A楼,一位姓裘的女生告诉笔者,她与同室的女生每天早晚都要把寝室内外清扫一遍,洗手液、消毒水、温度计成了她们的日用必需品。
      
    男生寝室怎么样呢?笔者来到城市学院学生公寓B楼某男生寝室。一位姓叶的男生说,他们寝室曾经又脏又乱,有时候卫生间臭气熏天,同学大都不愿意来串门。杭州出现非典疫情后,他们把整个寝室彻底清理了一遍。如今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卫生间“卫生”了,地面也很干净,盥洗台上还放上了一瓶洗手液,里里外外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您洗过手了吗?”“您应该晒晒被子了吧!”“您是否该倒垃圾了?”这些话如今成了城市学院学生的问候语。在大草坪上,笔者与一位正在看书的男生聊了起来。这位同学说,杭州出现非典疫情以后,他每天清洗脏衣物、倒垃圾,洗手的次数比平时多了许多倍。他若有所思地说:“SARS确实改掉了我的不良卫生习惯。”
    
    ■吃饭都到食堂了
    
    通讯员 顾佳隽
      
    “请到食堂就餐”,这是中国计量学院向同学们提出的一句口号,跟这一口号同时出现的是该校头戴红帽子的青年志愿者们。每天清晨,同学们踏上去学校的路,就会看到他们早已站在那里,劝说同学到食堂就餐,不要在路边小店购买食品;中午,下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都赶去吃饭,他们总是先戴上红帽子走上岗位,等其他同学大都进了食堂,他们才匆匆赶去吃饭。有的同学笑他们傻,这样辛苦为了什么?他们说,只要同学们都健康,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青年志愿者值勤的第一天,一大早小店老板就骂他们,很多人以为他们不会再来了。谁知道,中午、第二天早上,还有以后的每一天,大家都看到他们带着微笑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到食堂就餐。”十几天下来,他们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很多同学的理解,每天去食堂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店买饭的人则渐渐少了起来。
    
    杭州发生非典疫情后,中国计量学院的许多学生寝室开始自发进行了大扫除。同学们开始自觉地勤洗澡勤换衣,还相互提醒、互相督促。学校在每个水龙头旁都放置了洗手液,同学们下课,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就相互提醒:“洗手!洗手!”信息工程学院一位姓张的大四学生告诉笔者:“许多疾病都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这次非典让我们注意到了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陋习,我们要借抗击非典这个契机,把它们彻底铲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讲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生活变得有规律了
    
    通讯员 陈国利
      
    在大学里,有的男生宿舍给人的印象是脏、乱、臭。非常时期,是不是还是如此呢?最近,笔者在杭州商学院毕业班的男生宿舍进行了一次暗访。在1508寝室,床上都收拾得很干净,物架上的箱子、背包都整整齐齐叠放着,房间布置有条不紊。问及同学们毕业前这段日子的生活状况,寝室长陈茂林说,非典使得毕业前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了,大家每天早上7时起床,早锻炼;7时45分回宿舍打扫卫生;然后去自习;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继续写论文;晚上睡前再打扫一次卫生,按学校规定23时准时熄灯。
    
    笔者在校园网上开展调查,同学们纷纷表示:良好的寝室卫生,有利于保证休息的质量,保持舒畅的心情;生活有规律,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以有效地帮助预防非典。
    
    有的男生原来不太洗衣服,非典使这种状况大为改变。杭商院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范海青说,现在晚上的男生宿舍盥洗室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总有一批边唱歌边洗衣服的同学。
    
    现在学院洗衣房每天的生意都很好。管理员说,许多同学现在都是一个星期洗一次床单、被套,一些男生原来是两个星期来光顾一次洗衣房,现在隔三岔五就来了。
    
    (2003-6-2)